爱游戏攻略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手游资讯 > 刘备倾国之兵攻打东吴,实际上是有多少军队?(刘备攻打东吴的战役有多少个兵)

刘备倾国之兵攻打东吴,实际上是有多少军队?(刘备攻打东吴的战役有多少个兵)

游宝
一,刘备倾国之兵攻打东吴,实际上是有多少军队?刘备伐吴之战出动多少部队,这个史书上并无记载,不过根据蜀汉实力推断,大约蜀军有5万人左右。孙权趁关羽北伐襄樊之时命吕蒙、陆逊偷袭荆州,夺取了南郡等地。关羽....

刘备倾国之兵攻打东吴,实际上是有多少军队?

一,刘备倾国之兵攻打东吴,实际上是有多少军队?

刘备伐吴之战出动多少部队,这个史书上并无记载,不过根据蜀汉实力推断,大约蜀军有5万人左右。

孙权趁关羽北伐襄樊之时命吕蒙、陆逊偷袭荆州,夺取了南郡等地。关羽因此兵败,最后在临沮被吴军抓获被杀。而此后张飞部将张达、范强又刺杀了张飞,投奔孙权。刘备就此和孙权结仇,加上蜀汉集团里很多高层都是荆州人士,希望能夺回荆州,所以刘备最终决定伐吴,结果兵败夷陵。

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刘备此次伐吴出动了多少军队,所以我们只能根据相关史料来推测一二。在史书上,关于夷陵之战刘备兵力提到的共有以下几处:

  1. 根据《魏书》记载,孙权曾经给曹丕写信,说刘备“支党四万人”出秭归。

  2. 根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陆逊击败刘备后,斩杀和投降的蜀军有数万人。

  3. 根据《三国志·刘晔传》记载,则是说吴军共斩杀蜀军8万。

这第一条提到刘备“支党四万人”出秭归,对照《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命吴班、冯习率军击败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人,兵进秭归,所以这4万人,应当是吴班、冯习所部,并非蜀军全部。

而最后一条显然过于夸大,如果斩杀蜀军就有8万,加上投降和逃回去的蜀军,还有投降魏国的黄权,那么蜀军总兵力肯定有10几万了。这还没算留守汉中等地的部队,从蜀汉灭亡时,举国兵力不过10万出头一点看,显然不大可能。

而且如果蜀军真的有这么多,孙权也不会只给陆逊5万人去迎击刘备了。所以这个只是孙权为了夸耀自己武功而夸大的说法。

此前刘备夺取益州以后,孙权索取荆州不成,兴兵攻打荆州时,刘备带了5万大军赶往公安,这是应该当时刘备能机动的兵力绝大部分。此后刘备加强了对益州的统治,机动兵力应该有所增加。

不过在汉中之战时刘备和曹操展开激战,双方损失惨重。而曹操在放弃汉中时又带走了当地居民,因此刘备的实力有损耗却无补充,有所削弱。此后刘备又派刘封、孟达夺取上庸一带,结果因为孟达叛变,刘封战败,这部分部队大约1万人也损失了。

一加一减,刘备在伐吴前,能调动的部队应该和当初差不多,也是5万人左右。这和蜀汉灭亡时,姜维统帅的蜀军机动部队4、5万人吻合。

因此综合看,刘备伐吴时出动的蜀军大约有5万人,此外还有武陵五谿蛮夷出兵支援,不过这个数字不会太多,总兵力大约在6万人。扣除防守后路的兵力以后,蜀军实力并不占优,也难怪在夷陵迟迟无法突破吴军防线了。

二,刘备带兵攻打东吴

我认为:兵力当在7、8万左右。

数字相差较大史书记载

对于刘备东征军兵力,史书未有明载,但隐约有2处数字相差较大的记载:

《文帝纪》中,曾经记载了孙权给曹丕的求援信:“刘备支党四万余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

《刘晔传》中引用了《傅子》的话:“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余人,备仅以身免”。

其他“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等,都是“数万”之类的说法,参考价值不太大。

个人认为,《傅子》所言杀其兵八万余人,如果算上蜀国投降的数万人,刘皇叔一战亏了10几万人,这个说法显然是略显夸张的。

但是,孙权在给曹丕信中提到的“支党四万”,也不应成为刘备全部东征军的参考数据。


参考215年的夺荆南三郡之战

之所以许多朋友坚信刘备“拿不出8万人”,是出于对刘备军总体动员力和实力的预估。

可是,参考215年夺三郡之战,似乎我们普遍低估了当时刘备军的动员能力。

个人认为,刘备东征军远大于5万,还有一个参考值:215年的争夺三郡之战。

215年,孙权讨要荆州未果后,令吕蒙夺取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先主传》记载,“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

刘备迅速动员5万大军进入公安。同时,令关羽进入益阳。

这5万人,是刘备得知孙权用兵后,迅速调动过来的,是随时可供调配的机动兵团。

当时,关羽也率3万军队参与作战。

也就是说,在215年的冲突中,刘备一口气动员了8万大军参战!

222年时,作战难度明显要高于215年。215年时,刘备尚且要以8万军队才能与孙权较量,那么,222年时,刘备怎么可能会仅仅以4、5万人东征呢?

刘备再是昏了头,也不至于如此托大!

即使刘备托大,当初随手就能拿出5万军队到公安,此时,在进行了动员后,为何又还是只带5万人呢?


不必过于担心蜀国对魏防御力量不足

认为刘备东征军不可能拿出很多人的说法,还有一种假设:汉中前线对魏防御压力大,至少要留足足够兵力。

这种看法低估了蜀军依险而守的能力。

曹丕曾经提出过想攻蜀的想法,被刘晔阻止:蜀远吴近,蜀如果听说我军图谋他后方,一定迅速回程相救。

当时,关中残破,魏国要大举攻蜀,必须从中原调兵前往,速度快不了。

而且,以汉中之险,只要蜀不犯原则性错误,3万左右的军队足以防御魏了。

直到兴势之战时,魏国国力已经远远强于曹丕时期时,王平也仅仅以3万军队就击退了魏军的进犯。

因此,刘备很可能之在汉中以魏延率3万左右防御,诸葛亮在成都居中调度,就可以有效防备魏国的进攻了!


回顾战役部署:支党4万,并非刘备军全部

孙权在给曹丕的求救信中提到的“支党四万”,并非刘备东征的全部兵力。

回顾当时刘备的战役部署,我们就能大致了解,这“支党四万”,并非全部了。

222年1月,先锋吴班、陈式率水军出峡口。

这波兵马进到夷陵附近时失利(但是,围困了孙桓军于夷道城)。他们被宋谦攻破5座营寨,被迫转入防御;

222年2月,刘备再次出兵。他让黄权节制江北各军,自率主力“沿山截岭”进军。

孙权给曹丕的信是在2月28日。

因此,很可能,孙权的信中所提到的“刘备支党四万,马二、三千匹,出秭归”指的是刘备这一波的军马。

此外,五溪蛮沙摩柯也率了1万余兵抵达前线参战。

除了刘备这“支党四万”和沙摩柯1万军外,在秭归,应当也留有一定兵力。因为:秭归是第二阶段东征的出发地,不容有失,同时,上庸已失,秭归侧后不安全(当初孟达就是由秭归进攻上庸)。刘备在秭归整理了5个月才继续东征,可见刘备对秭归的防务是十分重视的(可惜,在大败局中,这些部署似乎完全没有发挥就溃散了)。

而原先的吴班、陈式水军及围攻孙桓的部队,也当有万余。

除此之外,加上黄权在江北所督军队(数字不详),沿途运输部队,刘备此次东征,7、8万人是少不了的。


因此,我认为,东征战役中,刘备应当动用了7、8万的军队。

经过多年的积累,刘备军一度具备了相当强的实力,对曹、孙都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可惜,刘备一招不慎,辛辛苦苦积累的大军灰飞烟灭,此后,蜀汉集团只能“知不可为而强为之”了。

三,刘备攻打东吴损失多少万大军

刘备登基称帝后,为给关羽报仇,同时夺回荆州,决定征讨东吴,双方彼此之间最大的一场战争,爆发了。孙权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主动向曹魏称臣。这一战,东吴以陆逊为大都督,统帅程普、潘璋、韩当等东吴众多名将。而刘备带领的都有哪些人呢?抛去老将黄忠以外,其他的都是新人将领,像冯习、张南、吴班、傅彤等,这些将领大都没有太多的资历。刘备讨伐东吴,出动了七十多万兵力,只带新人将领而没带诸葛亮、赵云等人,这是为何呢?

先说东吴

这一战关系到东吴的生死存亡。首先,正所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国家都快要灭亡了,还留着这些精锐部队有何用?所以东吴豁出去了,尽遣精锐。其次,刘备带领的军队有七十多万,东吴全部的兵力加起来也没有蜀汉多,正面和蜀汉硬打,并非明智之举。再次,东吴善于打以少胜多的仗,无论是孙坚打败董卓西凉军,还是孙策大胜黄祖,亦或是赤壁之战(东吴出兵最多),东吴都是只动用精锐部队,以少胜多。兵不在多而在精。

再说刘备

首先,青山若在,何惧没柴?

刘备前半生四处漂泊,居无定所,他太懂得后方根基的重要性了,此次战争,他所带的,已经算是他能拿的出手的最强阵容了,让诸葛亮、赵云等人留守成都、江油、汉中等重地,防止曹魏攻打蜀汉,确保自己后顾无忧,而且这些人都跟随自己多年,把自己的后方交给自己信任的老部下,即使自己在前线打了败仗,自己还有后方根基,所以刘备不可能全部带上这些人,就像当初刘备攻打益州,只带了庞统等人,而诸葛亮等人留守荆州,保卫荆州不失。

再次,刘备深谋远虑,同时在做长期人才储备战略规划

刘备带了很多新人将领,同时也带了黄忠、廖化、陈式等相对有资历的老将,这说明刘备对征讨东吴还是很谨慎的。刘备也是为了锻炼这些新人将领,让他们学习如何带兵打仗,增加他们实战经验,让他们建立战功,树立军中威望,以后好统兵打仗,同时也是为蜀汉储备人才,为以后的伐魏锻造人才。刘备攻打益州时,诸葛亮等人还留守荆州,只是庞统死后,诸葛亮等人才入川支援的。此时的黄忠与魏延也都没什么战绩。黄忠和魏延在汉中之战期间,立下战功,成为一线将领。正所谓成王败寇,如果刘备取得这次战争的胜利,估计这些新人将领就会加入一线将领的行列。

夷陵之战后,蜀汉元气大伤,东吴也需要休养生息,毕竟包括夷陵之战在内的整个战争都是在东吴打的。孙刘两家重归于好,继续结盟,因为他们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曹魏。

更多的历史资讯供您赏阅,请关注我!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收藏、评论、分享一下吧!如果你也是一个历史爱好者,那就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吧!刘备攻打东吴,为何东吴动用的都是精锐,而带的大多是新人将领?

四,刘备攻取东吴

章武元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刘备率领的蜀汉军队约四万,还有五溪蛮夷约一万多人,东吴军队先后投入了五万军队。根据历史历史资料,刘备灭吴的可能性为零。


五,刘备率领70万攻打东吴

刘备倾国之兵攻打吴国,这个说法欠妥,原因有三:

一是刘备是一方雄主,又不是流氓,不可能干倾家荡产破釜沉舟之事,把所有人全押上,去博一个不知道结果的未来。

刘备剧照

二是刘备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又不是第一次带兵,不可能干没有底线的事情,用兵自然按照兵法来,收拾东吴必然用的是与“东吴”相克的部队,不可能是倾国之兵!三是刘备征伐东吴,旗号是为“为兄弟关羽报仇”,以教训东吴和挣回面子为主,加上此次征伐东吴,很多人不同意,但是刘备碍于面子不得不为之,调动部队数量绝对不可能动摇蜀国根本,因为刘备知道,真正的敌人是曹魏!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说刘备动用了“倾国之兵”呢?原因是《三国演义》渲染的结果,三国演义中主导的主流思想是:“忠义”,罗贯中先生给刘备一开始的人设便是: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刘备从一开始就秉持着忠义,那么刘备为自己兄弟关羽报仇,自然是“不管不顾”,但是我们不能忘了,刘备是一个政治家!他计算的是人心,并不是“忠义”。

夷陵之战地

因此,小人物认为:刘备准备的夷陵之战,是动用了蜀国的机动兵力,而且是与东吴水军相克的兵种,夷陵之战给人的感觉如此声势浩大的原因是,他拉的盟友比较庞杂,南蛮的沙摩柯都被刘备忽悠着参战了,战场上有了国际友军,你说高大上不?

刘备到底带了多少部队呢?我用反推法,来确认刘备所带部队多少?

从北往南说:驻守汉中的魏延没有参战,魏延的汉中军未参战,赵云没有参战,赵云的近卫军没有参战;零陵太守、贵阳太守没有参战,余下的便是刘备的机动兵力。

第一部分:张飞带领自己的部将万余人,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

第二部分: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

第三部分:沙摩柯带领部族1万人,在巫山参加战斗

与三国志中孙权忽悠曹丕出兵的时候,写的信内容“支党四万人出秭归”相吻合!

在夷陵之战后,统计战争结果的时候,《三国志·吴主传》记载,陆逊击败刘备后,斩杀和投降的蜀军有数万人。按照古人的习惯超过“三”用“数”!这都是可靠的数据支撑!

因此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投入的机动兵力只有4万多,这是蜀国在失去荆州之后,能抗起的最大兵力,在三国志刘晔传中说到“吴军共斩杀蜀军8万”,这是把蜀国的后勤部队计算在内了,按照孙子兵法计算,4万主力军会有4万的后勤部队!

综上所述: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出乎刘备预料的是败的如此凄惨,不仅损兵折将,重要的是将荆州南部的零陵、桂阳等城池拱手送给了东吴,大伤了蜀国的元气!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爱游戏攻略网提供的刘备倾国之兵攻打东吴,实际上是有多少军队?(刘备攻打东吴的战役有多少个兵)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