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攻略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手游资讯 > 《三国志》中为什么曹操被列入本纪,而刘备和孙权只能屈居?(曹操为什么没有灭掉刘备和孙权)

《三国志》中为什么曹操被列入本纪,而刘备和孙权只能屈居?(曹操为什么没有灭掉刘备和孙权)

游宝
一,《三国志》中为什么曹操被列入本纪,而刘备和孙权只能屈居?陈寿撰《三国志》是奉张华之命,张华又秉承了晋帝司马炎的授意,曹魏就必然成了正统。因为晋代魏表面上是行的禅让之礼,晋的合法性来自于曹魏,陈寿敢....

《三国志》中为什么曹操被列入本纪,而刘备和孙权只能屈居?

一,《三国志》中为什么曹操被列入本纪,而刘备和孙权只能屈居?

陈寿撰《三国志》是奉张华之命,张华又秉承了晋帝司马炎的授意,曹魏就必然成了正统。因为晋代魏表面上是行的禅让之礼,晋的合法性来自于曹魏,陈寿敢不恭敬曹操。因此,曹操就成了三国时代的正统帝王,《三国志》属断代纪传文体,记录曹操平生就叫纪。刘备、孙权不做为正统皇帝来记录,只能是属于人物传记了。《三国志》的记叙口气基本上还是沿袭了成王败寇这一形式。

二,曹操为什么放了刘备

感谢悟空邀请。

《三国志》中为什么曹操被列入本纪,而刘备和孙权只能屈居列传?

这个问题要从帝位的合法性说起。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当时孙坚勤王时在一口枯井里拿到了传国玉玺,这个传国玉玺,就是皇帝的大印。

也就是由卞和搞的那块引发“完璧归赵”等许多故事的“和氏璧”雕刻而成的皇帝大印,最初是秦始皇的,由李斯篆刻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后来传到汉代,因为王莽篡位,太后拿玉玺砸他,从此缺了一角,后来这缺角王莽用黄金补上了。有传说,玉玺谁得到谁就是天命所归。


但孙坚似乎并没有这个命水,最终因为玉玺而丧命,后来被他儿子小霸王孙策拿去和袁术换了兵马,跑回江东,成就了一番事业。后来袁术也没当皇帝的命,虽然也称帝了,但很短暂,为了换救兵活命,就把玉玺给了他哥袁绍,结果袁绍也被曹操灭了,那么这玉玺应该就归了曹操,至于曹操有没有给回汉献帝,就难说了。

由此可见,传国玉玺这种宝物,还真不是谁得到谁就天命所归,本人还必须要有这承受力。并不是说迷信,最主要是有没有那抵抗抢夺者的能力。孙坚没有,袁术没有,袁绍也没有。

但这宝物最终还是落入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汉献帝这个活宝的曹操一方手里,加上后来曹丕的帝位,也是汉献帝亲自禅让,虽然是被逼禅让,那也是禅让。正统皇帝禅让出来的皇帝位,加上传国玉玺的加持,合法性自然是唯一的。

但反观刘备和孙权,则并不是得到正统皇帝禅让,虽然刘备号称是汉景帝阁下玄孙,当朝皇叔,他也不具备帝位正统的合法性,首先没有汉献帝的传位诏书,其次没有皇帝大印的加持。刘备不行,孙权更不行。所以他们两个虽然也称帝了,但他们不是合法正统皇帝,他们的皇帝印比起曹魏的皇帝玉玺,不管他们用什么材质,都等同于萝卜头刻的。

史学家治史,肯定是忠于正统思想,所以曹操这个被儿子追封的魏武帝可以列本纪,而刘备孙权只能列本传。

图源免费图库。

三,曹操刘备死后为什么孙权不去攻打

如果按照正常的史籍记载,刘备、孙权相当尴尬?!本纪就不用说了,连世家都够不上?,只能屈居列传……

从读史的脉络来讲,本纪相当于干,世家相当于枝,列传相当于叶。本纪因为一个帝王连着一个帝王,通读下来就会对历史发展的脉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你如果‬想对地方发生的事或者本纪中个别的问题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就要看世家。世家看完了,你基本就对大致的事都清楚了。

但是,对其中一些格外重要的人物还要详细说明,这就是列传。然后表、书一般都是对当时的制度、文艺、历法之类的记述。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一般‬的情况下,由于‬各个‬朝代‬史官‬地位‬的局限性‬、记载‬史实‬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对待‬同一件事‬是‬允许‬有‬不同‬的记载‬的‬?‬!但‬要‬考证‬其‬真实‬的原委‬?特别‬是非常‬明显‬矛盾‬处‬的‬时候‬,一般‬的史学家‬都‬会‬先‬考证‬列传‬!!!长此以往‬,列传‬的‬权威‬性‬‬就‬凸显出来‬了。

这倒‬不是说列传‬因此‬就能‬和‬本纪‬相提并论‬?对于‬史学家‬而言‬是‬可以‬的,但对于‬广大‬吃瓜‬群众而言‬,最好‬还是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以免‬出现‬笑话‬。

因此‬,三国历史‬‬的‬主要‬脉络‬还是‬应该‬以‬《三国志‬·武帝纪‬》为‬干‬。《先主‬传》和‬《吴主传‬》就‬如同‬树叶‬一样给‬曹操‬的‬传记‬增加‬点绿‬?‬!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在‬给‬《史记‬》本纪‬做解释‬的时候有‬这么‬一段话‬:本纪‬简称‬纪‬,是‬纪传体‬史书‬中对‬帝王‬的专用‬名词‬。不过‬,也有‬例外,吕雉不是皇帝,但她的传记也称本纪;项羽没有皇帝之实,却列本纪?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具有皇帝般的领导力。

???,我想陈寿大概就是按照司马迁的逻辑“赐予”曹操本纪滴!刘备和孙权,虽有皇帝之名,并无帝王之实。只能屈居列传了……

四,曹操战马超时刘备孙权为什么不乘机进攻曹操

这事说简单很简单,说复杂又很复杂。

说简单,是因为《三国志》奉魏为正统、蜀吴为僭伪,所以记录魏帝的史料列入记帝王政绩的“本纪”,而记录蜀吴帝王的不能。

说复杂,是因为蜀吴帝王即使不能列入“本纪”,为什么仅计入记录人臣事迹的“列传”,而不计入诸侯兴亡的“世家”?

我们分开来说。

一、《史记》开创的记史体例

《史记》作为二十四史的开篇之作,上迄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煌煌五十二万余言,规模巨大,体系完备

《史记》开创的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楷模。

这其中,本纪记帝王政绩,世家记勋贵兴亡,列传记要人行迹,书记典章制度,表记大事顺序

历代正史,皆在此模板下进行增删撰写。譬如,从《汉书》后的史书,世家就基本不见,而《三国志》没有书、表,《晋书》则增加了记胡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兴衰的“载记”。

也就是说,从《史记》开始,只有被奉为正统的帝王,才有资格记入本纪,其他被后世认为僭伪的政权,其主君是无此资格的。

二、《三国志》以魏为正统

《三国志》由由蜀汉入晋的史学家陈寿写成,是一部标准的今朝人写前代史的史著。

作为晋代的一名史官,陈寿著史必须得首先为晋“辩正朔”。

三国魏受禅于汉,而晋受禅于魏,这是一种祖、父、子的关系,父不正则子不顺。所以晋人修史,必须得以魏为正统,不然何来“得国之正”?

所以《三国志》中记录魏君的史料,属本纪,简称。蜀吴二国国君则无此待遇。

附带一句,三国蜀汉的正式国名叫“”,为区分前后汉,后世尊其为正统的称其“蜀汉”或“季汉”,而称“蜀”本身就是对其的一种蔑称。所以影视剧中,只要蜀汉人物自称“蜀”,或大纛上挂“蜀”字的,一律是历史不及格

另外,《三国志》是晋人所著,所以不仅必须得以魏为正统,在提到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时,还得避讳称宣王、景王、文王,不能直呼其名。

这是一种政治正确,不然《三国志》不可能成书,甚至陈寿还得脑袋搬家。

三、蜀吴君主为什么不入世家而入列传

按照《史记》的体例,世家记录东周诸侯及汉勋贵兴衰,列传则记录重要人物事迹。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三国蜀吴二主算不上正统帝王,难道连诸侯也算不上么?

其实,从《汉书》开始,后世断代史里“世家”这一体例就很少出现。就我所知,仅有《晋书》里“载记”称为“世家一体之易名”;欧阳修所著《新五代史》里,有《十国世家》,其余史书俱不见世家这一名号。

细究起来,太史公作“世家”,一是记录东周诸侯之兴衰,如晋、楚、赵、魏世家,以别于周王室之“本纪”。二是记录汉初勋贵之业绩,如萧相国世家、留侯世家、陈丞相世家,以彰显其功业绍继、世世享祭

而从汉武帝起,随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汉初诸王权利被逐渐褫夺,后即使刘姓诸王,也成了仅食封地俸禄的虚名,其实际政权则由朝廷委派的国相承担。

因此,“世家”这一极易引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臆想的名号,才被史家所刻意回避

至于晋书之载记、五代史之世家,不过是不承认其正统,仅以周之诸侯待之的表现。

附带说句,《三国志》的蜀吴君主虽名为列传,但其体例却与本纪无别,这也是陈寿的一点皮里阳秋吧。

五,曹操为什么带刘备见刘协

蜀汉与孙吴只是中国历史的支流!主流是曹魏。魏接受东汉的禅让,晋代魏,灭蜀汉和孙吴,历史的脉络就是这样书写的。刘备所有的政治遗产只有一个复兴汉室的政治口号而已!孙吴的影响更小,纯粹就是偏安一隅的割据势力!曹操为建立魏国打下了基础,他完全具备了称帝的实力!曹丕尊奉父亲曹操为武帝名副其实呀!曹操既有皇帝谥号,又有皇帝的实力,当然是纪啦!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爱游戏攻略网提供的《三国志》中为什么曹操被列入本纪,而刘备和孙权只能屈居?(曹操为什么没有灭掉刘备和孙权)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