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德军坦克质量明显比苏联高的多,为什么还是输了?
一,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德军坦克质量明显比苏联高的多,为什么还是输了?
有资料显示,在库尔斯克大会战中德军统计在进攻阶段的“堡垒行动”中伤亡5万余人,坦克和自行火炮损失300余辆,苏军统计伤亡达17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损失1600余辆。整个战役阶段苏军坦克和自行炮损失更是达到4500辆以上,苏德两国在库尔斯克初期的人员伤亡是4比1。
尽管统计口径明显有偏差,但德军损失大大小于苏军是一个事实。
明明是德军损失更小,为何却在库尔斯克输了呢?
1943年4月15日希特勒发布第6号训令,德军在春夏季发动进攻并取胜,以掌握战略主动权。他称“库尔斯克地区的胜利应当成为照耀全世界的火炬。”为此,德最高统帅部拟定了代号“堡垒”的作战计划,自北面奥廖尔和南面别尔哥罗德向库尔斯克突出部实施向心突击,围歼苏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攻占库尔斯克。
为此,德军集中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5个集团军的兵力,从南、北两翼向库尔斯克发动进攻。
这便是库尔斯克大会战的前奏——“堡垒行动”。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德国是经过了周密的作战安排,进而进攻库尔斯克的。在这一点上,非常像进攻波兰和法国。保密工作很到位,加之高机动性的坦克集群,常常打得对手措手不及。而苏联一方呢?
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尽管苏联红军人数上占据了优势,但士兵整体素质并不高。很多战士要么是工厂工人,要么是集体农庄的农民,这让苏联红军承受了巨大的伤亡。如果不是苏联能够动员到全国人民,还真抵抗不了德国,这一点上法国和波兰就是个例子。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德军的惯性统计方式和战场控制权。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要知道二战中,德军对武器装备的统计都是统计“绝对损失”的。 “绝对损失”,就是绝对无法再继续修理。然而,大多数“被击毁”的坦克实际上都是可以修理的,因此德国统计的坦克损失与实际的损伤相差很大。事实上,由于德军丧失了战场控制权,不少仍能修理的坦克和自行火炮都丢在了战场和败退途中。
因此,在战场控制权问题上,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进而忽略了很多重要的细节。
在坦克对抗中,国土纵深和战场控制权是很关键的问题。库尔斯克大会战中,德军几乎投入了全部的家当,但因纵深和战场控制权问题,德军装甲部队的坦克或者履带火炮等几乎扔到战场,即便是没有完全被击毁,也是有来无回的。
由于美英盟军在西西里登陆,导致希特勒被迫宣布终止“堡垒行动”。曼施坦因曾反对希特勒的退军计划,从控制战场角度是正确的。但理性的去考虑,对全局来讲并不适合。西西里登陆,虽然德军西线也有装甲部队,但问题是人在一线,坦克和战车却在修理厂,这是非常尴尬的。
从苏联方面看,他们对形势的判断较准确。
库尔斯克突出部对苏德双方来讲都是守其所必攻,攻其所必守。这一战谁先发动进攻,就对谁不利,这一点双方都意识到了。曼施坦因主张让苏军先进攻,因为1942年春苏军主动向哈尔科夫地区出击,惨遭围歼,防守反击的德军反而占了上风。
同样有鉴于此,朱可夫主张让德军先进攻,斯大林最后的决定也是先让德军进攻,如德军长时间延长进攻时间,则苏军主动出击。如果德军耐心等待苏军先发动攻势,苏军就会脱离坚固的库尔斯克防御坦克集群阵地,与德军进行野战,而德军强大的坦克战略预备队也就不会撞毁在对方防御工事上。
在草原开阔地带实施机动作战的经验,苏军不如德军。但德军最终还是错判形势,先发制人,最终导致战事失利。在战争中先发未必总能制人,这就是库尔斯克会战留给后世军事家最重要的教训!
在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中,苏军损失惨重,但是打赢了战役,而且还有力量发起了反攻。这一反攻太厉害了,把损失不大的德军,打得抬不起头来,一路溃退。直到本土,被全歼。
许多人一直想不明这个道理,明明是苏军损失惨重,还能追击一路,结果力量越来越大,最后在柏林全歼德军。明明是德国坦克厉害,每次战役都损失小于苏军,最后却一直败退,只到灭亡。
原因就在于苏德两国坦克走了不同的发展路线。
德国走的是“精英路线”:
德国??迈巴赫,莱茵钢铁公司等设计师、工程师设计时讲究精确度,生产时精益求精。
而苏联走的是“群众路线”:
他们的产品虽然是傻、大、黑、粗,但是皮实抗造。
使用起来就好比83年一汽工具分厂的两台仿型精密铣床,56年苏联援建的老大哥,几十年风雨不误,勤劳一生,另一台的捷克造(斯柯达)的铣床细皮嫩肉,生怕一用力坏了,(捷克2战同属纳碎党德军阵线)。
德军坦克和苏联坦克就是这个道理。
更重要的是生产数量不同。德国坦克生产工艺复杂,用时间长,而苏联坦克生产工艺简单,德国生产一辆,苏联就能生产三辆。结果苏联拥有的坦克远比德国数量多,形成了群狼效应。结果德国就是这样被苏军在战场上压倒的。
这个问题又是一个只知质量,不知数量的问题,在整个苏德战争期间,德军确实占据了不小的装备质量优势,但是德军在数量上占不到便宜,尤其是到了1943年之后,德军的装备质量优势已经大大削弱,数量上的劣势不仅显现出现,而且越来越大,苏军在整个库尔斯克战役当中投入的兵力装备总数等远远超过了德军。
德军一直期待以质量优势弥补数量不足的劣势,实际效果却难以奏效的,质量与数量之间是一个矛盾体。往往要数量就没有质量,要质量就没有数量,在整个二战期间我们可以发现德军的坦克质量非常不错,但是坦克的产量就相当低,虎式坦克产量才一千多辆,豹坦克也只有几千辆,相比之下,苏军的坦克可以“万”为单位进行生产的。
苏军通过适当的降低质量标准来提高数量,实际上显得非常合适,T34坦克在性能上不能达到豹式或者虎式坦克的水平,产量却大大的超越了对手,结果凭借着数量的优势直接淹没了对手。
德军投入的装备数量不如苏军的整体规模,质量优势没能发挥关键的决定作用,虽然苏军付出的损失比德军更大,但是在弥补损失方面,苏军可以更快,甚至补充的更多,德军却难以弥补其损失,结果呢就形成了此消彼涨的结果,从库尔斯克战役开始,德军陷入了一连串的防御作战,越打越损失惨重,越来越难以补充,结果战斗力也就越来越弱了。
最终德国人输掉这场战争没有什么意外可言。
数量战胜了质量。猛虎不敌群狼。战争转折点到了。科涅夫说过,听到了德国装甲兵像天鹅临死前发出的哀鸣。从大本营到高级军官都喜形于色:仗赢定了。
数量太少,而且这些新式坦克可靠性不佳,实际战斗力并不是很理想。
其实库尔斯克会战之所以从3月一直拖到7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军当时的技术兵器极为匮乏,坦克等兵器由于此前的战斗消耗,很多装甲师几乎已经成了空壳,仅有几十辆坦克,有的甚至仅有十余辆坦克,根本没有足够的进攻力量。而且这些坦克主要还是3号坦克、4号坦克等,性能和苏军的T34-76相比不占上风。
与此同时,德国的虎式、豹式坦克以及费迪南坦克歼击车研制完毕,正在生产,所以希特勒也希望待这些兵器补充上之后再进行计划。最终,在7月德军准备进攻库尔斯克时,这些装备已经补充上来了,但是数量上依然不是太多,虎式、豹式坦克以及斐迪南坦克歼击车总共才不到500辆。而且其中豹式坦克早期型可靠性不佳,故障频繁,实际战斗力并高。由于坦克不够,进攻力不足,费迪南坦克歼击车也被迫当做坦克上前冲锋。
德军的总坦克数量是2900辆,也就是说剩下的都是三号、四号坦克甚至三号突击炮等,质量上甚至不如苏军的T34坦克。而同期的苏军,有高达5200辆坦克,主要是T34-76型,性能水平虽然不如虎式豹式但是对付三号四号坦克是足够的,而且数量大。
更重要的是,苏军是防守方,本身坦克就多,再结合地雷、反坦克炮阵地等火力体系,更是容易取得作战的胜利。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爱游戏攻略网提供的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德军坦克质量明显比苏联高的多,为什么还是输了?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 上一篇
美军的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服役几十年了,目前美军有没有替代计划?
一,美军的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服役几十年了,目前美军有没有替代计划?对于M2A3布雷德利战车来说,一样是这种情况。下一步就是要把M2A3升级到M2A4型号。同时,现有的2000多辆M113装甲车也....
- 下一篇
为何华语影坛的发展会出现从《赌神》、《赌圣》到《澳门风云》,从《西游》到《》,从《霸王别姬》到《无极》,从《活着》到《长城》这样的创作轨迹?
一,为何华语影坛的发展会出现从《赌神》、《赌圣》到《澳门风云》,从《西游》到《》,从《霸王别姬》到《无极》,从《活着》到《长城》这样的创作轨迹?感谢悟空邀请!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拍电....
热门推荐
- 2010版西游记动画哪里可以看?(2010版西游记动画哪里可以看啊)
- 同为当代武侠三大宗师,梁羽生为什么没有像金庸古龙家喻户晓?(梁羽生最经典的武侠小说是哪一部)
-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兄弟结义时拜的是谁?(刘关张三结义时供奉的是谁)
- 《画江湖之不良人》第三季最新战力排行榜,歧王李茂贞能否屈居第三?
- 你吃过最恐怖的黑暗料理是什么?(你吃过最恐怖的黑暗料理是什么歌)
- 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德军坦克质量明显比苏联高的多,为什么还是输了?
- 王者荣耀中五人都出军团,效果会不会叠加?(王者荣耀的五人团队)
- 西游记原著,白骨精为什么不反抗,任由孙悟空一棒打杀?(西游记为什么白骨精被打死)
- 热血传奇:当年的6大重装为何如此珍贵?(热血传奇6大重装坐标)
- DNF:最近看到"战法姐,对不起","我摊牌了,我大号战法"的评论,发生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