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嫁赵明诚忧多乐少值得吗?(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爱情故事)
一,李清照嫁赵明诚忧多乐少值得吗?
李清照,词美人美,赵明诚英俊少年。而他们俩当时一个是吏部员外郎的女儿一个是吏部侍郎的儿子,可以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的爱情延续可以用上那四个字:志趣相投。但综观历史,李清照的爱情生活并不幸福。反过来看,恰恰是这不幸的婚姻成就了她的诗词地位,最成为宋词中婉约派地位最高的代表。
夫妻都喜好读书,诗词唱和,共同收集金石古玩,校勘题签。赵明诚每每得到古旧书画碑文等时,必是欢欣鼓舞的拉上妻子一同观赏,评价。
而李清照有什么好的作品,赵明诚也会以艺术作品为标准去品读评赏。可见他对爱妻才学的肯定与欣赏。
但他们也称不上人间的神仙眷侣。生在多劫多难的年代,夫妻俩聚少离多,“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常常写词寄思念。赵明诚也是倍受感动。
《百家讲坛》里讲过他们在民间流传至今的一件有趣的事情:李清照把自己写的《醉花阴重阳》给丈夫寄去。赵明诚看后,也想给妻子写几首表达自己情意的诗,同时,也想自己一个堂堂大老爷们,怎么能被一弱女子在才气上打败。
不服气,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自叹不如。
可见他们夫妻二人彼此倾心爱慕,既受相思愁绪之苦,又享相爱之甜如蜜的滋味。不过两个人虽然感情深厚,琴瑟相和。但在那个朝代,男人纳妾,养歌妓实属平常事。李清照常留守家中,赵明诚在外,难免也纳妾,且不止一个。赵明诚当官在处,回家甚少,让李清照独守西楼,淒凄惨惨,悲悲切切的过日子,更何况赵明诚常因自己无子嗣,经常夙夜哀叹。这也是李清照的一块心病。
从婚姻生活这点来看。李清照是不值得的。
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
赵明诚死后她在战乱逃亡中,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踏上了惶惶不可终日的逃难历程。从南京到越州,经明州、奉化、宁海、台州,然后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最后回到杭州。
李清照一路追随,雇船求人,历尽辛苦,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途中,她贫病交加,身心憔悴,她与赵明诚收集的金石书画也丧失殆尽。
李清照卒于何年何地无人知晓。在历尽悲欢、荣辱之后,她在寂寞凄凉中悄无声息地结束她愁苦的生命。她再也没有能够回到日夜怀想、万分留恋的京都汴梁。
但她历经战乱,再婚再离,还受过两年牢獄之灾。这些痛苦的经历中,她唯一能念想的就是赵明诚,并为他写下过不少词句。恰恰这些刻骨铭心的情感化成了伟大的爱情诗篇,成就了她在宋词中的地位!从这一点看,她嫁赵明诚也就值了。下面摘录几首以飨网友。
李清照为赵明诚写的词:
1、《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2、《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以后赵明诚病逝,李清照想要静心整理填补丈夫生前未著完的《金石录》。和为了保管好丈夫在世时剩存不多的收藏,改嫁他人,接着又离婚。遭到当世之人的谴责、唾骂与鄙视。晚年境况不佳,常常独伫寒窗,思念她此生唯一真正爱过的赵明诚。
二,李清照婚后一年,与赵明诚短暂的分别
这首《醉花阴》就是李清照一生的写照。《琅环记》中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人比黄花瘦绝佳’正易安作也。”
古代才女的爱情,结局悲惨的为多。她们或受到封建礼教的干涉,无法与情郎厮守终生;又或者一方英年早逝,空留悲切;再又有遇人不淑,一场露水夫妻,恩爱难续。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故事,也正是这无数才子佳人没有下场中的一对,空引起后人多少感慨!
李清照与赵明诚是一对天作之合,无论门户还是才华,乃至相貌都是一时之选。李清照在闺阁之中就名动京城,其父李格非为苏轼之门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诗文俱工致,曾任礼部员外郎等职;赵明诚则是宰相赵挺之之子,终身致力于金石之学,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这一对金童玉女的相识也颇有戏剧性。赵明诚与李清照从兄李迥是好友,某年元宵节在相国寺赏灯时与李清照相识,两人一见钟情。赵明诚回去后,对父亲说自己做了一个梦,梦到写了一首诗,诗云"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赵挺之一听,这是一个字谜啊,“言与司合”是个“词”字,“安上已脱”是个“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两个字,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于是恍然大悟,知道儿子看中了名动京城的少女词人李清照不,于是派人去向李格非求亲。双方家长都很满意,于是十八岁的李清照成了赵家的媳妇。
结婚之后,这一对才子佳人过得十分幸福。两家门当户对,三观相同;二人翩翩少年,情投意合。更难得的是两人都会吟诗做词,又都对金石研究极感兴趣。共同的志向,如花的年纪,纯洁的爱情,上天太眷顾这一对壁人了!更难得的是赵明诚对李清照极为疼爱,李清照写过一首《减字木兰花》,将他们的幸福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是一幅活生生的小夫妻的戏谑画卷,也是典型的文艺青年的爱情。这时候的李清照,是幸福的,她一定没有想到,这种幸福不会很长久。
为了研究金石文字,赵明诚会时常外出求证,所以小夫妻也会偶尔离别。那一年的七夕,正是赵明诚外出约定好回家的日子,可是当赵明诚到家后,怎么也找不到娇妻的影子。郁闷的他坐在书房中,下人来报,有一个公子求见。赵明诚将其请入书房,发现这位公子眉清目秀,风度翩翩。两人谈诗论文,越谈越投机。随着谈话的深入,赵明诚发现这个公子怎么这么像自己的妻子!他仔细打量这位公子,最终可以肯定,就是自己的爱妻李清照。赵明诚哈哈大笑之中,拉过李清照的手,两人相拥而笑。这种婚后生活,不啻是天堂的日子。
两人在一起渡过了二十六年逍遥的神仙伴侣生活,直到金军南下,北宋灭亡,夫妻被迫南渡,李清照这才对社会的无情和残酷第一次有了直观的认识。在渡江之时,心有所感的李清照看着残破的山河,奋笔写下了“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名篇。这是她第一次直观的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朝廷的腐朽,百姓的苦难,和英雄的无奈。
建炎三年,忧国忧民的赵明诚病死在建康。他带走了李清照的爱情,也带走了李清照的幸福,留着李清照的,是他没有完成的金石考证事业。而李清照决心为丈夫整理这些手稿,让丈夫九泉之下能够瞑目。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李清照带着丈夫的遗稿,辗转多地,最后来到了临安。她租住在一座小院之中,闭门谢客,将全部身心投入了丈夫未竞的事业。经过几年的辛勤工作,终于将丈夫的遗稿校正誊写完毕,录成《金石录》三十卷。李清照亲自题写书名,在这一刻,她的心应该是幸福的。她在后序中写道:“三十四年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人亡了,人得之,又胡足道!”
只是寡居的岁月着实难熬,无限的寂寞缠绕着李清照,正如秋日菊花一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这种悲苦的生活中,李清照的创作热情被激发了。她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将对丈夫的思念,对朝廷的不满和孀居的悲苦,化作一行行文字,通过对女性心理细致的描写,再现了乱世中的女性的悲哀,让人读罢心中戚戚,令人感叹和同情。
李清照善“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意。”她的词给人一种旋律优美,富于感情变化和韵味浓厚的美感,多采用比拟的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明志,用心灵的眼睛观察生活,所描述的情景无不惨透自己的心情,使主客观得到高度的统一,感情深挚,诗味隽永。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李清照后期的最大的磨难来自错嫁张汝舟。她和张两人志向情趣大异,这个男人只想谋取李清照身边的财物。她怎么会让丈夫的手稿落入这样的男人之手!所以她不惜坐牢也要告发,她要用生命去维护赵明诚的纯洁。
李清照生错了年代。作为封建时代的女人,她追求人格平行,爱情至尊。她在国难、家难、婚难的重压之下,发出了对专制制度的呐喊。这是个如黄花般瘦弱的女子,可是除了丈夫之外,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
一个女人,能嫁给一个懂自己的男人,在一起生活三十多年,相濡以沫,恩爱有加。在那个封建专制的年代,她的人生已经赢了。做为一个女性,我认为她绝对值了。
三,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的词
什么是值得?只要是彼此珍惜相爱过,就值得。
一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拉开了少女李清照和美少年赵明诚相约的续幕,他们两个可谓一见钟精,互相爱慕,这样的爱情,不正是人人向往的吗?
由于双方家境优渥,两人才貌相当,情趣相投,婚后饮酒斗诗,其乐融融,前期生活很幸福。
生活毕竟不是童话,是有人间烟火味的柴米油盐,人际关系。人活着,只要有智慧有思,都不可能一生快乐无忧。因此,李清照有烦恼,有愁绪很正常。
她的“人比黄花瘦”,是因为思念身在异乡的丈夫,那是因爱而忧,因爱而愁。因心中有爱,思念才显得珍贵而幸福。
孪清照作为宋代婉约女词人之首,她的愁好像是比别人多,既使有一叶“蚱蜢舟”,也载不动她的愁。
这愁是因国破家亡夫死而生,是国恨,是悲愤,故而愁多愁浓,连舟也载不动。对于这祥处境,谁能不恨不愁?谈何快乐?
至于李清照和丈夫成婚后,她快乐多与少,与当时社会环境关系较大,特别是国破家亡后,没有子女,晚年难兔凄凉,不能因为这些,就认为她不值得付出感情。值得不值得,有很多衡量条件,快乐多少并非是衡量她嫁赵明诚唯一标准。
李清照与丈夫一辈子无儿无女。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思想横行情况下,丈夫并没有背叛她,依然珍惜她爱她,依然对婚姻忠诚。就冲这点,我认为李清照嫁赵明城就值得。
俗话说得好,没有谁能看到未来会发生什么。夫妻之间,只要彼此信任,彼此相爱,心心相印,就值得。
四,李清照和赵明诚感情破裂
值!今生能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真爱,足也!战乱时期,她嫁随都难免受灾受难,她的不幸不是赵明诚带来的,而是当时的时局动乱造成的,怪只怪、这么一个有才华的女子,生不逢时,没赶上好时代,若出生在今天,她的人生命运定会改写的。
五,李清照与赵明成
李清照嫁赵明诚忧多乐少,这可能只是后人的猜测和观感,并非当事人的体感。
李清照嫁于赵明诚,婚后夫唱妇随,共同致力于金石搜集和研究,其间的乐趣并非外人所能尽知。志趣相投,琴瑟和谐,其乐融融,其实是人世间的一桩美事,可以说是一桩美满姻缘。这样的人间美满姻缘,传为千古佳话。
至于以后的颠沛流离,并非当事人的个人原因,是国家民族的灾难,所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样的生活,又有几个人能够躲开?
所以说,二人的婚姻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当然是值得嫁娶的。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爱游戏攻略网提供的李清照嫁赵明诚忧多乐少值得吗?(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爱情故事)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