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攻略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手游资讯 > 怎么没有见过《春秋》这本书?《春秋》是本什么书?(春秋是哪本书)

怎么没有见过《春秋》这本书?《春秋》是本什么书?(春秋是哪本书)

游宝
一,怎么没有见过《春秋》这本书?《春秋》是本什么书?儒家为孔子张目,说孔子作《春秋》,其实他根据鲁国的史书修定,从鲁隐公到鲁定公,写了一共200多年的历史。篇幅很短,后人拍马屁,颂其为经,称其微言大义....

怎么没有见过《春秋》这本书?《春秋》是本什么书?

一,怎么没有见过《春秋》这本书?《春秋》是本什么书?

儒家为孔子张目,说孔子作《春秋》,其实他根据鲁国的史书修定,从鲁隐公到鲁定公,写了一共200多年的历史。篇幅很短,后人拍马屁,颂其为经,称其微言大义,孟子言: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其实哪有那么大威力。因春秋惜字如金,很多人看不明白,于是左丘明、榖梁赤、公羊高三人,相继为其写传,各有千秋。东晋的范宁评价这三传云: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可谓一语中的。

二,《春秋》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有丰富文化典籍的国家。又是一个史学很早发达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比较系统的史学著作。《春秋》就是目前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它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编写的,是一部断代的编年史。因为是按年来编写,所以就取一年四季中的春秋两字来命名,叫做《春秋》。相传这种断代的编年史,在西周“共和行政”时期就有了。在《墨子》这部书里,就提到过有周、燕、齐、宋等国的《春秋》。可见在当时的一些大国中都编写了历史书——《春秋》。但是,除了鲁国这部《春秋》外,其他的都没有保存下来。

这部鲁国的《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共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它虽然是按鲁国的历史年代来记事,但是,涉及到我国这段历史时期中的许多事件,许多诸侯国家的历史。所以后来人们就称这时期为“春秋时期”。

相传在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对鲁国《春秋》作过一次修订。并且用它来做历史课本教学生,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因此又称为《春秋经》。不过,这部史书虽然有明确的年月记载,但文字太简单,记载的史实也只是一个大纲或提要,事情的原委记载的很不详细。于是后来就有人给它将史实补充叙述和进行评论。这些叙述和评论就叫做《传》。

给《春秋》作过《传》的共有三家。有战国时期的齐国人公羊高作的,叫《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传》;有鲁国人谷梁赤作的,叫《春秋谷梁传》,简称《谷梁传》;有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作的,叫《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三种《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主要是对《春秋》中的史实加以评论,没有多少史实补充,比较空洞。这两部书开始是以口授,一代一代相传,约到西汉初期才写成书。

《左传》开始也是口授相传。据近代学者的研究结果,认为《左传》并不是鲁国史官左丘明一人所作,而是不同时期一些史官们的集体创作。左丘明是根据史官们的作品,加工整理成文的人。这书最后写成约在战国初年。

《左传》是一部用历史事实来解释《春秋》的史书。在它的内容里,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在我国史学史上,是部很宝贵的史书。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文章结构严密、文字简练。叙事有繁有筒,生动活泼。在我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我国先秦时代的社会史或文学史,《左传》都是不可缺少的书籍。

《左传》记事的最大特点,是在春秋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根据主要的历史事件,描写出各诸侯国之间的斗争,如外交上的会盟、军事上的战役。既描写了国与国之间的斗争,也描写了各国内部的斗争。尤其是对一些主要战役的描写,如晋楚城濮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吴楚郢都之战等等。

三,春秋是写的什么书

大家好,我是趣撩历史,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春秋》作为儒家重要的典籍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春秋》也是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五部儒家经典之一。这五经分别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但是平常很少能够见到《春秋》这本书,具体原因趣撩历史和大家聊一聊。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史书修改而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然而《春秋》因为文字过于简练,后人不易理解,如《春秋》中记载:“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的讲的是郑庄公和他弟弟共叔段兄弟阖墙的故事,在《左传》用了六七百字进行叙述,而在《春秋》中就用了六个字来记载。如果单单看《春秋》的话,根本就无法了解当时发生了什么,或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所以为了阐述和解释《春秋》,后人专门编写著作来为《春秋》做传。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在现今的版本里,《春秋》已经不单独成书,《春秋》的文字内容均被编入《左传》等书中,以“经”的方式展示给大家。给大家举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以隐公五年为例:“【经】五年春,公矢鱼于棠。夏四月,葬卫桓公……”“【传】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

这里“经”记载的内容就是《春秋》中的内容,而“传”记载的内容就是《左传》中叙述的内容。所以现在看不到《春秋》这本书,是因为已经把它书中的内容合并编写到《左传》等书中。

以上是趣撩历史的回答,如果您喜欢我的答案,请您关注我,我会为大家奉献更多精彩内容!

四,春秋这本书是哪个朝代

《左传》,《公羊》,《毂梁》皆为《春秋》别称,春秋者至东周起,各诸侯之编年史,周失其鼎,列国鼎势以记年,是为春秋,失一统无四季尔

五,春秋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春秋经》 《春秋》,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史修成的。“《春秋》古经十二篇,经十一卷”,以鲁国为主,涉及各国之事;分年纪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止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计凡12公,242年。《春秋》是编年体,年有四时,不能偏举四字为书名,取“春”“秋”,已包含“夏”“冬”。当时,不论周王室或诸侯国,均有史官负责记载周王室或本国的历史,但其书名并不一样,如晋叫“乘”,楚名“梼杌”,秦称为“记”,周、鲁、燕、齐则称为“春秋”。

《春秋》原是普通名词,到孔子据鲁史而修,《春秋》才成了《春秋经》的专有名词。 但在春秋时期,鲁国已不能尽遵周礼,所以孔子有“鲁一变,至于道”的说法,他也不是全盘照搬周礼,而是有所斟酌损益的。编写历史与周礼联系起来,则是《春秋经》对旧贵族奴隶主传统文化的依恋,是它保守的一面。《春秋经》对于人事,不仅注意所谓善恶,还认真记载其得失成败。书中所记水、旱、雪、霜、地震等等,都是作为与人事有关的自然现象来处理的。它偶尔记述一些诸如“六鹢退飞过宋都”之类的奇异现象,只是“纪异而说不书”。在春秋时期,朝聘、会盟、征伐、城筑等,本来多与宗教活动有联系,但《春秋经》却从中游离开,只是从人事的角度去记载,把历史与神话和宗教分离,这是进步的一面。《礼记·解经》说:“属辞比事(指善于设辞举例,判断是非),《春秋》教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这是《春秋经》的编撰方法。同是记载战争,有伐、侵、战、围、救、取、执、溃、败等不同写法;同是记载杀人,有杀、弑、尽杀、诱杀、歼等不同的写法。《春秋经》把头绪纷乱的史实,“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即把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并有所取舍详略。

这样表达出了较多的历史情况,这就是《春秋经》在历史编纂学上的贡献,开辟了后来的编年史体例。《春秋经》总计约18000字,分条记事,不相连属,文句简约,多则47字,少则1字,并没有写出所记事件的原委。后人为了理解经义,随后就出现了《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邹氏传》和《夹氏传》五家。后来,《邹氏传》和《夹氏传》佚失;《左氏传》改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经》的经文,现在都分别载于《左传》《公羊传》和《穀梁传》的各传之前,已没有单行刊本,但在古代,《春秋经》与三传,实为各自刊行,而且今古文本也不相同。《汉书·艺文志》中所谓的“古经十二篇”,就是古文本的《春秋经》,也就是《左氏传》所根据的古文经。所谓的“经十一卷”,就是今文本的《春秋经》,也就是《公羊传》及《穀梁传》所根据的今文经。《春秋古经》与《左氏传》的配合,大概始于晋之杜预。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所说“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可为证据。至于今文的《春秋经》与《公羊传》《穀梁传》的配合,则不详始于何人。《左氏传》的经文,与《公羊传》和《穀梁传》经文的主要不同:《公羊传》和《穀梁传》的经终于哀公十四年的“西狩获麟”;《左氏传》的经终于哀公十六年的“孔丘卒”。这种不同,表示了《公羊传》《穀梁传》对于《春秋经》的看法不一样。

《公羊传》的作者旧题为战国时代齐人公羊高,初仅口头流传,至汉景帝时,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及其弟子胡母生将其写定成书。《穀梁传》旧题为战国时鲁人穀梁赤撰,最初也是口传,至西汉时,传其学的人才把它写定成书,体裁近似《公羊传》。《公羊传》和《穀梁传》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春秋》书法,即所谓“微言大义”,对当时的统治极为有利,故均立于学官,但因其对史实的增补不多,因而史料价值不大。相传《左传》为左丘明作,但从其内容看来,它的作者不会是孔子所称道的左丘明。顾炎武说“左氏之书,成之者非一人,录之者非一世”,颇可取。《左传》成书,大体可以定在战国时期,但并不排斥后人有所增补。现在我们看到的《左传》,是经杜预改编过的。《左传》一书,18万言,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迄鲁悼公四年,前后共计259年,比《春秋经》多了17年,而所记史事与《春秋经》有所出入,有在《春秋经》有而《左传》中没有的,有在《春秋经》无而《左传》中有的。《左传》不仅记载了鲁国的历史,而且还系统地叙述了当时几个主要诸侯国的历史。它的突出特点是:书内展开了社会矛盾的记载,长于记述战争,特别善于描写大国争霸战争,更善于描写历史人物。同时,书中记载不限于政治,也涉及社会其他各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也就被司马迁纳入了《史记》。《左传》不但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出色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 《国语》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实,也有部分记载了西周时期的史实。《国语》和《左传》是春秋时期的主要史料,但这两书的关系,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这两部书都是左丘明作的。左丘明为了给《春秋》作传,搜集了许多史料,后来,一部分用上了,这一部分就成为《左传》。没有用上的一部分就单独成书,名为《国语》,所以也称《春秋外传》。另一种说法是,《左传》并非左丘明作,《春秋》原来的传是《公羊传》和《穀梁传》,本来没有《左传》,只有《国语》,它是春秋时期各国历史的一个总集。到汉末,古文经学家刘歆为抵抗《公羊传》,便把《国语》割裂开来,分出一部分,与《春秋》联系起来,托名于左丘明,称为《左氏传》,其余的部分还叫《国语》。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也就是说,《国语》是左丘明原来著作的名称,《左传》可能是从《国语》中分出来的。《国语》的出现,可能在战国早期。 春秋三传和《国语》,都是战国时期的产物。战国时期可以说是先秦时代历史著述比较发展的时期。

战国时期,除了春秋三传,还有多种历史撰述。其中,有《竹书纪年》《世本》《山海经》,有《尧典》《禹贡》、礼书,有《战国策》。还有跟历史有关的图像和地图。 《竹书纪年》,是西晋初年出土的一部史书。 《世本》,顾名思义,应该是主要记世系的书。 在战国晚期,整个形势趋向统一,已逐渐明白。在这个历史转折的阶段上,史家酝酿着对以往历史的总结,这就成为《纪年》和《世本》这两书产生的一种社会原因。

但历史的发展在这时究竟还没有走完一个阶段,通史的写作仅是在未成熟的酝酿中有了开始,它们还不能完成通史写作的任务。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山川、道里、物产、风俗、帝王世系、历史人物、奇禽异兽、神话、传说的书。《山海经》跟《竹书纪年》和《世本》在具体的内容上,各有自己特殊的领域。但在资料上博取古今,在思想上要求统一的倾向,却是一致的,这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尧典》和《禹贡》,是《尚书》里的两篇。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都有这两篇。《尧典》的今文本,是把尧舜的事迹合在一篇里。《尧典》的古文本,是把舜的事迹划出来,别称《舜典》,并在所谓《舜典》的开端,多出了28个字。现在我们所说的《尧典》,是指今文本。《尧典》和《禹贡》表达的是辽阔的地域,统一的气氛,基本上摆脱了神话色彩,这是战国时期历史撰述的特点。

《尧典》记尧舜时期,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禹贡》,传统说法认为是禹的作品。这显然是在传说基础上的附会。 礼书,反映儒家理想中的社会秩序及其有关的细节。尽管其中有儒家对于周礼的加工,仍然有丰富的社会史的内容,至少在典志书的发展上,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仪礼》和《周官》是战国时期在这方面的主要撰述。《仪礼》17篇,分别记述冠、昏、乡射、朝聘、觐见、丧、祭的礼。这些礼都关系到古代社会贵族生活中的重大活动。《周官》,一般称为“周官”或“周礼”。《周官》《尧典》和《禹贡》,都在儒家思想影响或支配下反映趋向一统的思想,这是它们所共有的特点。《战国策》,是写战国时期说客辩士的权谋和军政大事的书。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爱游戏攻略网提供的怎么没有见过《春秋》这本书?《春秋》是本什么书?(春秋是哪本书)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