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哈尔滨瘟疫是如何传播爆发的?又采取了哪些有效的防控措施遏制了疫情蔓延?
一,1910年哈尔滨瘟疫是如何传播爆发的?又采取了哪些有效的防控措施遏制了疫情蔓延?
1910年在东北大地上爆发的鼠疫,是人世间的一场惨剧。鼠疫流行之处,尸横遍野。被感染者发烧咳嗽,不久便吐血而死,脸部呈紫色,而且染上就活不了。数月间,吉林、黑龙江两省因鼠疫而死的就有三万多人,并且大有向关内蔓延的趋势。
于是,在滨江关道第四任道员于驷兴的奏报下,清廷派出陆军军医学堂帮办、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的医学博士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医官、钦差大臣,伍连德在12月24日到达哈尔滨后,带着助手林家瑞深入疫区,解剖患者尸体,最终确诊为肺鼠疫,与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极为相似。主要传播途径也是飞沫。

在确诊后,伍连德开始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比如戴口罩、隔离患者、消毒,将浴池、茶楼剧院等改成隔离区,使用火车车厢改成隔离医院,有效的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伍连德又说服了清廷,将死去的患者焚烧,消灭病菌。至此,一场席卷东三省的鼠疫就此得到了控制。

肺鼠疫和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很类似,都是通过飞沫传播,所以防控措施也几乎相同,都是通过佩戴口罩隔绝飞沫,对主要场所进行消毒,再将患者集中隔离治疗,最后则是将带有病菌的患者尸体进行彻底的焚毁。

据伍连德的发现,此次鼠疫传播源是旱獭,也就是土拨鼠。疫情也不是东三省先出现的,而是俄罗斯的猎人身上带出来的。其实除了这次鼠疫外,在1912年和1919年短短的几年里就爆发了两次霍乱,在1921年再次出现鼠疫。在这几次的瘟疫中,伍连德都站在第一线,采取上述的防疫措施进行治疗。

如今,在哈尔滨道外保障街上,有一座紫红色的三层楼房,这就是中国现代医学和现代医学教育之父伍连德博士纪念馆。伍连德后来担任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处长兼总医官,全权负责东三省的防疫事务。918事变后,伍连德拒绝与日寇合作,愤然南下就任上海海港检疫所所长。在上海沦陷后,伍连德携家眷返回马来亚避难。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来答题。
话说在1910年的10月到1911年的4月期间,在东北曾经爆发了一场非常严重的鼠疫,短短时间之内就迅速蔓延到了整个东三省,还波及到了河北和山东,仅半年就造成6万多人丧生。而那次鼠疫的中心哈尔滨,据统计有四分之一的人在这场瘟疫中丧生。
这场瘟疫最初是自俄国境内传入满洲里的,随即再传入东三省,并继续蔓延。其罪魁祸首是一种叫做旱獭的生物,当年旱獭的皮毛很受欧美市场的青睐,虽然旱獭这个东西主要生活在蒙古,但是中俄边境的满洲里却也存在贸易,此外有很多华工被招募到俄国进行捕捉旱獭的工作,频繁的人员和贸易往来在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得鼠疫病毒流窜到了这里。
再加上大清国开始对疫情认识不够以及防控上的不当,使得疫情一发而不可收拾,当时造成了很多聚集性感染,甚至很多家庭为此而举家而殁。可以说,当时的疫情相当严重,一时关外尸横遍野。
就在这时,俄日两国却对东北虎视眈眈,想要趁着疫情之乱蚕食掉东北。可以说,当时的清廷真的是内忧外患。然而,就在这紧急时刻,时任清廷外务部右丞的施肇基力排众议,主张筹办“万国治疫会议”,并且推举当时为剑桥大学医学博士背景的南洋华侨伍连德主持防疫工作。
抵达疫区之后,伍连德发现疫区的人们对鼠疫完全没有认知,根本没有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消毒措施,于是赶紧拟定防疫知识和公共卫生防疫措施,第一时间分派宣传和落实。恰逢当时鼠疫爆发之时已临近春节,有大量华工自俄国境内返回,清廷下令务必严格排查铁路沿线的疑似感染者,做好隔离工作。同时关闭勒哈尔滨至山海关的沿线铁路。与此同时,清廷还大量加派了医护人员前往疫区协助伍连德展开疫情的防控工作。
为了弄清楚病毒的基理和传播途径,到达疫区之后,伍连德大着胆子私下做了尸体解刨,摸清了病毒的路数,原来这种鼠疫病毒是通过人的飞沫传染的,于是防止飞沫传染就是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时,伍连德建议以纱布和吸水药棉为主要材料制作口罩,虽然不及现在口罩的防护效果,但在当时科学界还不相信这种疫病会在人类间传染的情况下也算是一个创举了。当时疫区的人们出行必须佩戴口罩,胆敢有人不遵守是会受到严惩的。
除此之外,伍连德还把疫区进行了有效的分割,根据严重程度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实施有针对性的定点定时消毒。期间设立多个隔离营,一旦发现有人感染,立马实施隔离。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人们入土为安的思想根深蒂固,但是如果患病者的尸体如果不做妥善的处理,会成为新的传染源,为了能够消灭隐患,伍连德建议尸体一律要焚烧处理。这个建议在当时是极具挑战性的,然而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施肇基的大力支持,第一时间说服清廷下令,凡是因感染疫病而身亡者,其尸体一律焚烧处理。
就这样,在一整套防疫措施事实下来,防疫工作终于看到了成效,大概一个月的时间,东三省的疫情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当时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一天要死近200人,而到了1911年3月1日这天,已无新增病例。
最终,人们战胜了这场近代历史上最大的一场鼠疫,同时也让国人与清廷对现代防疫有了新的认识。这其中,伍连德功不可没,但同时施肇基的全力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他在多方面的周旋,想必伍连德的很多想法恐怕也不能得到有力的推广和贯彻。当然,当时清廷在这件事情上的反应和做法也是可圈可点的,毕竟这么大的疫情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万万不行的,唯有众志成城才能争取到生机。
当年的《东三省疫情报告书》正式确认了鼠疫是“源于捕旱獭(土拨鼠)者”所引起的。1910年11月7日,坐标:哈尔滨市一家旅馆房间里,两名土拨鼠捕猎者死亡。同一天,同旅馆四名房客相继死去;症状与士拨鼠捕猎者相同,发烧、咳嗽、吐血、猝死,死后全身发紫。......

一,鼠疫如洪水摧城 似大火上房
鼠疫传播的根源是山东直隶两省的无业游民,相互约好到满州里(西临内蒙,北接俄罗斯,蒙语为“旺盛的泉水”)打猎。奉天的《盛京日报》独家新闻描述称:“而川谷流血,原野厌肉,其狼籍实不堪形状。”
这段话的意思是:山谷里面到处都是血,地上很多令人讨厌的肉,致使满地狼藉。本文开头所讲的旅馆死者,就是这些进山猎捕土拨鼠的猎人。
鼠疫传播的速度之快,犹如山洪爆发、大火上房,瞬间从哈尔滨向满州中部和南部迅速扩散,扑向关内华北平原的直隶和山东两省。
瘟疫流行的可怕之处在于你无法躲避它,洪水、大火的灾难,人类尚有逃生机会,瘟疫流行的阴影好比阎王随时可能召喚你。正如《盛京日报》所描述的那样,“疫气蔓延,人心危惧。”鼠疫疫情犹如江河决堤,不可遏止。“死尸所在枕籍,形状尤为惨然。”
疫情严重程度当时只能用死人的多少来衡量,但是无法统计数据,只能含混的说每天成倍增长。刚从四川调到东北的总督锡良接受采访时形容:“如水泻地,似火燎原。”
东北的生死存亡面临严峻挑战!
二,防疫专家临危受命

时年32岁的伍连德被任命为东三省防疫总医官。他釆取的措施是:
- 深入重灾区,分片包干责任制。
重灾区位于中国人聚居的傅家甸,把这个区分为四个片区,每区由一名医药大员主持全面工作,配备助手两名、四个医学院校学生和数量充足的卫生夫役及警察。
- 疑病人员立即隔离
每天早上,身穿白色大衣、戴着面罩(就是口罩吧)的医药大员(就是医生吧)和助手(就是护士吧)在辖区警察的陪同下,进行入户检查,一旦发现患者或者可疑病人,马上送防疫医院,其它的家属就送到由火车车厢改造的隔离区,并对其住处进行彻底消毒,情况每天上报。经过十天的隔离和检查,确诊没有染上鼠疫的人可以回家。
- 隔离车厢成了“安乐窝”
傳家甸专门成立的防疫局在当地铁路公司借了火车厢几十节,专门用于检测病毒和可疑人员使用。每日的饮食由防疫局无偿供应。由于吃住条件不错,廂内暖和还有“东北乱炖”,住进来的可疑人员竟有不願离开的。
三,一百一十年前的“悲惨世界”
出于职业的敏感性,傅家甸二区巡警王佐廷今天突然发现每天蹲在窝棚附近的“疯子”消失了。责任心使他到处打听,这个人哪儿去了?蹲在雪地上晒太阳的居民告诉巡警,“疯子”被防疫局的检疫员以他携带病毒为由,带到东北方向的公共坟地,这天刚好是除夕之夜。
王警官倒吸一口冷气,此时此刻的“疯子”怕是已经化成一堆白骨了。
大年初一,200名火化工人在那里焚烧了2200多具尸体。
现场目击居民说,当时“疯子”疯狂挣扎,看得出来,没有病,最后等到天黑,检疫员用长铁勾抓住“疯子”,拖到“飞升之地”,一会儿就没有声息了,只有“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榆树岭子屯赵家12口人因感染鼠疫去世,只留有一个三岁小孩啼哭不止,这个区的区长王永侯认为小孩也染上了病,要弄去烧死,不去就出钱。收养孩子的左邻右舍拿不出那么多钱,只有看到王区长把小孩绑在爬犁上弄到城外,在一座庙前烧死。
我认为,当国家面临重大灾害的时候,应该以举国之力予以抗疫救灾,但是,当时是清朝末年,已经进入回光返照的倒计时,而南方又在轰轰烈烈的闹事情,川汉人民在忙路权股份之争,大清朝拼尽全力以皇族为主的内阁应付革命,袁世凯的北洋陆军南下北上忙着“黄雀在后”的游戏。
所以东北严峻的疫情并没有关键有效的办法。

(鼠疫流行现场)
傅家甸的情况在整个疫区,算是条件最好的地方。千里之外的长春隔离区共有1500名贫民,城外一、二十里的简易窝棚里,空无一物,衣衫褴褛的贫民只能席地而坐,你想逃跑吗?四面都是大清兵,妄想。
由于鼠疫的传播途径之一是通过铁路运输,所以转移灾民只能徒步穿越,封建社会就是如此可恶,每个人都戴上只有犯人才戴的木枷,“鞭走之如牛马”。1500人到达目的地仅余30人。负责此事的官员李澍恩因民愤而被官声较好的总督锡良革职查办。
对傅家屯的隔离一直延续到1911年的开春即3月26日,格离区的栅栏撒除。伍连德宣布防疫委员会决定,“危险己去,安全到来。”历时四个月的艰难经历,人们仿佛劫后余生。
结语
深夜响起了鞭炮声!雪花片片,热泪盈眶。每一片雪花飘落的时候,就代表逝去的不幸同胞,包括“疯子”“小孩”“戴枷的贫民”!眼泪不会流下痕迹,时间可以缓解伤痛。
鼠疫传播,除理的方法是尸体焚烧后掩埋!
(建立在火车货车上的隔离医院)
1910年哈尔滨鼠疫,最早并非爆发于哈尔滨,而是爆发于俄罗斯远东地区。
鼠疫最早爆发于斯列金斯克以及黑河一带,后来传到了阿穆尔,之后又传到了伯力和海参崴。
当时就有大批在沙俄工作的华工从沙俄境内被驱逐,或者自行逃回国内;1910年9月第一批死于满洲里的两名华人就是沙俄境内的华工。
事实上1910年11月底之前,哈尔滨华人聚居区傅家甸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鼠疫;这是因为沙俄防疫机构简单粗暴的隔离了哈尔滨俄属地区的疑似染病的华人,虽然手段极其残忍,但是客观上起到了阻止哈尔滨鼠疫在华人聚居区蔓延的作用。
沙俄防疫机构是怎么样隔离疑似感染鼠疫的华人的呢?
沙俄方面直接调来了十几个货车车皮的火车,把货车车厢作为隔离点,把疑似感染的华人全部塞进车厢。并且每天只提供少量的食物和饮水。
而且沙俄方面没有派出任何医生,只是用哥萨克士兵看守华人。哥萨克士兵判断华人是否是“疑似感染”的方法非常粗暴:命令华人脱光,直接一盆冷水浇头,如果没有发烧,就证明没有感染。
可以说,在沙俄这么粗暴的隔离办法下,即使没病的华人也会在车厢内遭到感染,事实上正因为沙俄采取如此粗暴的隔离办法,所以才造成后来哈尔滨傅家甸地区的华人宁愿逃跑也不进“隔离医院”,以及对中医的信任。
为什么1910年11月底,哈尔滨傅家甸地区华人聚居区会发生大规模疫情?
主要原因因为俄控区沙俄粗暴残忍的隔离方式使得华人开始向清朝控制的傅家甸地区逃亡;另外就是沙俄方面对于俄控哈尔滨地区的华人逃亡傅家甸地区持支持态度。
事实上早在10月份,傅家甸地区就成立了防疫机构和隔离医院,但是医院里并没有医生,只有一个中医大夫主持,而且无论是哈尔滨地方衙门还是位于奉天的东三省总督衙门都没有给这个机构拨一分钱,主要是哈尔滨地区的华人商人凑了7000大洋。
1910年12月11日,东三省总督衙门派遣了三名日籍医生和一名华人医生来到傅家甸地区,他们发现傅家甸地区既没有足够的医疗设备,也没有足够经费,于是三人第二天就返回了奉天。
事实上从1910年11月22日鼠疫在哈尔滨傅家甸地区爆发一直到1910年12月中旬,无论是东三省总督锡良还是哈尔滨地方衙门,都没有给傅家甸地区防疫机构和隔离医院拨一分钱,12月11日奉东三省总督衙门之命去傅家甸地区考察的日籍医生曾预计要稳定傅家甸地区的疫情,起码每天需要一万卢布,而当时整个防疫机构和隔离医院只有华人商会代垫的7000卢布,这还是挪用了准备建设公共义庄的钱,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伍连德医生发现哈尔滨傅家甸地区死亡者尸体没有及时火化的根本原因。
东三省总督锡良在1910年12月底之前,对于傅家甸地区疫情毫不在意,他主要工作是防止疫情传到京城,所以他叫停了哈尔滨开往奉天,以及奉天开往京师的火车。
山海关检疫所也是在列强强烈要求下,清朝才设立的。
一直到12月中旬以后,东三省总督衙门才委派伍连德医生去哈尔滨傅家甸地区担任防疫总指挥。
至于说到哈尔滨傅家甸地区防疫措施,说实话,伍连德医生的防疫措施主要还是照办了沙俄的经验:隔离和消毒。
伍连德医生的事迹我在这儿就不多介绍了,大家可以看看其他答主的回答;不过伍连德医生采取的隔离办法和沙俄做法几乎一样,就连把隔离医院设在火车货车上也是学习的沙俄经验。
当然,伍连德医生比沙俄防疫先进在于他找到了鼠疫的传播途径,增加了消毒以及焚烧尸体这两招,而隔离、消毒、焚烧尸体这三招解决了鼠疫传播源,就这样把鼠疫疫情控制住了。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爱游戏攻略网提供的1910年哈尔滨瘟疫是如何传播爆发的?又采取了哪些有效的防控措施遏制了疫情蔓延?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相关文章
相关资讯
- 能够人工制造小型黑洞不?(可以人工制造黑洞吗)
- 有哪些好玩的宠物小精灵游戏?(有哪些好玩的宠物小精灵游戏推荐)
- 石原里美、新垣结衣哪个更有观众缘?(新垣结衣5石原理美比谁更火)
- 星际战甲这游戏好玩吗?国服玩的人多不多?国服和stea?(星际战甲是玩国服好还是国际服好)
- 凌晨,拂晓,黎明,清晨分别是几点?(凌晨拂晓黎明清晨分别是几点?视频讲解)
- 您好,如果拿桃核种植可以吗?吃过的桃很大很漂亮,口感也好,怎样种,要注意什么?
- 怎么养殖家鸡?(怎么养殖家鸡最好)
- 拍摄时如何把握好光线的角度?(拍摄时如何把握好光线的角度和方向)
- 多肉法师怎么养会生长的更快更健康呢?(多肉法师怎么养会生长的更快更健康呢图片)
- 王者荣耀单排上单该怎么赢得比赛?(单排上王者有什么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