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攻略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手游资讯 > 大型战役其实战争部署并不复杂而且建制已乱为什么归功最高指挥?

大型战役其实战争部署并不复杂而且建制已乱为什么归功最高指挥?

游宝
一,大型战役其实战争部署并不复杂而且建制已乱为什么归功最高指挥?好一个不复杂,现代人看了两部电视剧口气是越来越大了!!我也不跟你谈军事,我就单纯跟你谈电视剧。记得有一部反应我军一位将军成长史的电视剧《....

大型战役其实战争部署并不复杂而且建制已乱为什么归功最高指挥?

一,大型战役其实战争部署并不复杂而且建制已乱为什么归功最高指挥?

好一个不复杂,现代人看了两部电视剧口气是越来越大了!!

我也不跟你谈军事,我就单纯跟你谈电视剧。记得有一部反应我军一位将军成长史的电视剧《历史的天空》。里面的主角姜大牙在朝鲜的那场战争。战斗部署,火力配置,作战计划都是当时的参谋长陈墨涵提供的。姜大牙作为师长,完全同意了参谋长的作战方案,唯一的改动就是把两个团的任务掉了个。后来的战场情况出乎意料,敌人对易守难攻的地方重拳出击,易攻难守的地方却万里无云。这里还有一个背景,敌人的主攻方向的对手是参谋长带过来的起义部队,而没有硝烟的的战场是姜大牙的老部队。

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姜大牙指挥能力的时候了,所有人都建议让没有硝烟的这边去支援易守难攻的地方。可是姜大牙就是顶着不干,甚至所有人都怀疑他借机清除异己了他也没有动摇。后来在那场人尽皆知的运动中,甚至成了他的罪证之一。参谋长在后来日子的研究和参考美方文献中,发现了敌人也高度赞扬了姜大牙能在一方几乎承受灭顶之灾一方风平浪静的时候能有足够的定力不为所动,识破了敌人的阴谋,确保了整体战争的胜利。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今年央视拍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五次现役的时候,敌人企图攻占铁原。在这之前180师被围,损失惨重,彭德怀司令在指挥部大发雷霆。可是暴怒过后他清晰地判断出了敌人的意图,一语中的的指出要死守铁原,并在关键时刻找到部队在铁原阻击,从而避免了战争的失败。

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最高指挥官有着最终拍板权,参谋们会拿出很多方案但最终还是要最高指挥官决定。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最高指挥官有些时候是要力挽狂澜或顶住压力的。具体的战术问题各部队有各自的风格,比如50军善守,38军善攻。一场现役的胜败第一负责人永远是最高指挥官。

唐代曹松诗: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作为曾经的北伐名将,刘峙到后期的指挥能力和作战意志早已不复当年,但是基本军事素养还是可以的。淮海战役结束后,这位徐州蒋军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曾经总结了十三条失误,并且认为:蒋军战略之失败多于战术,战术之失败多于战斗。你还别说,论述基本靠谱,马后炮的水平那是相当可以的。




杜聿明从东北赶回来后,刘峙已经丧失了作战指挥权,带着“徐州剿总”司令部的主要班底去了蚌埠,基本沦为看热闹的角色,战役实际指挥体系自上而下变成:总指挥微操大师、传令兵顾祝同和前线杜聿明。所以刘峙热闹看得比较明白,特别指出失败的责任最大者正是杜聿明:“杜聿明放弃徐州,本属冒险,却不能发挥勇敢果断精神,以迅速的行动击破共军,以致陷全军于危殆”!


刘总司令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呐,习惯上淮海战役被分为了三个阶段,歼击黄百韬第七兵团和阻援是为第一阶段,而从杜聿明率第二、第十三、第十六兵团秘密放弃徐州开始,视为战役第二阶段。而该阶段的战场形势极为错踪复杂,不仅两军兵力用到了极限,对双方最高指挥层的能力和神经,也是巨大的考验,更是淮海战场最危急的时刻。




如果杜聿明集团不管不顾,一味向西南方向逃窜,晚了一天开始追击的华野极有可能兜不住这股敌人。则杜聿明会跑过淮河甚至跑过长江,加上漏网的李延年和刘汝明两个兵团,淮海战役最终只能以消灭黄百韬和黄维两个兵团同时解放徐州而告终,那可就不完美了,必然增大未来渡江战役的难度。


关键时刻,微操大师出而反尔帮了大忙,为了不抛弃土木系的老本部队,空投手令逼着杜聿明停止逃窜,转身去救黄维。至12月4日,华野从南北两线调集的十个纵队全部就位,完成了对杜聿明集团的合围,至此,淮海战场上的全部敌人,被分割成为三大坨:黄维一坨在双堆集、杜聿明一坨在陈官庄、李延年和刘汝明一坨在蚌埠以北。





华野战史记录:“当时,华东野战军要在三个方向上作战,即以一部兵力协助中原野战军包围消灭黄维兵团,又在南北两个战场上,阻击和钳制敌人五个兵团40多万人马,是淮海战役中最紧张的时刻”。该围的围住了,该挡的也挡住了,下一步怎么打,则是非常讲究战争艺术的,此间,中野司令员刘伯承发挥了重大作用,他根据西柏坡的指示,具体提出了“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的战役方案。


说明一下,淮海战役总前委有刘陈邓粟谭五名委员,但刘陈邓为常委,考虑到实际情况,所以总前委的军事谋划其实是以刘帅为主的。在解释这个方案之前,先介绍一下当时的战场局势:华野主力11个纵队约32万人包围着杜聿明集团20余万人(孙元良的部队没多少了)、再以2个纵队3万人协助中野七个纵队包围着黄维兵团10万余人、同时以2个纵队4万人加地方部队阻击着李延年和刘汝明两兵团14万人,两大野战军共22个野战纵队已经用到了极限!




华野特种兵纵队基本就是炮兵和坦克,所以兵力有限不计入在内,在此之前的第一阶段作战中,仅华野即已伤亡49000余人,尽管补充了一批俘虏兵,但是整体战斗力仍然有所下降。而在两个包围圈外面,其实我军兵力都不占绝对优势,在阻击线上更是处绝对劣势,因为总兵力也不过是60万对50万人(黄百韬全军覆灭,孙元良损失大半,黄维损失两个师),没有多少富余。


在这样混乱而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取得战役的最终胜利,难到不需要指挥员高超的指挥艺术吗?战场越乱,指挥员越需要保持清醒!





陈官庄和双堆集两个包围圈相距60公里,李延年刘汝明距离双堆集40公里,无论哪一个方向出现问题,敌人都有合流的可能,所以先解决掉一股敌人进而腾出机动兵力是当务之急。刘帅所形容的吃一个,是指中野华野需集中兵力先吃掉黄维,所谓挟一个,是指用必要兵力暂时围住杜聿明,另外的看一个,当然就是坚决阻击李、刘两个兵团的靠近。


1948年12月5日,刘陈邓下达了《对黄维作战总攻击命令》,要求各部不惜最大牺牲保证完成任务,两大野战军集中9个野战纵队和2个独立旅(两个包围圈的部队有调整),在华野特纵的炮火支援下,猛攻黄维兵团。战至12月15日午夜,敌第十二兵团全部就歼,生俘兵团司令黄维、副司令吴绍周等人,次日上午,得到消息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迅速南逃,整个淮海战场形势为之一变。




既然解决了黄维,而李延年、刘汝明又已经跑路,中野和华野全军只剩下一坨敌人,那就是陈官庄的杜聿明集团,这个时候,神仙也挽救不了敌人失败的命运了。只是为了配合平津战役的筹谋,两大野战军才遵令没有立即解决杜聿明,而是一直围困到1949年1月初。后我军于1月6日发起总攻,1月10日全歼陈官庄之敌,俘敌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淮海战役完美收官。


陈赓大将有句名言:枪声一响,作战计划就作废了一半。因为再好的作战计划,也赶不上形势变化之快,也不能预判战场走势和意外情况的发生。更正题主一个说法,大兵团作战中未必都是建制已乱,淮海战场上双方纵队或军以上的建制是有序的,但是战前部署确实作用不大了,因为敌我双方,都在运动作战之中,也再尽量增添兵力投入战场。


研究淮海战役,除了粟裕将军的战绩以外,是不能弱化刘帅之作用的,尽管中野实力不如华野,但是整个战役是一盘棋,作为总前委常委,刘帅的战役谋划能力和指挥能力,仍然居功阕伟。


“大型战役其实战争部署并不复杂”,能说出这种话的估计是国产抗战神剧看多了,不过值得肯定的是有这种想法的是一个正常人,一个没有相应军事知识储备的正常人。不过看到这话的时候让我想起了当年看《明朝那些事儿》里土木堡之变里的大太监王振,当时他的想法和这个想法是差不多的,认为打仗不就是打不规模的打架吗,既然是打架不和平常你时候那种靠的人多就行了吗?但持这种想法的王振率领了几十万大军出征瓦剌,最后大明几十万的精锐就被他葬送了。

那么,这大型战役真的是几十万人的打架吗?其实很多人认为大型战役依靠的就是人多,从简单的认为是村里小孩打架那样依靠人数,从而简单的认为大型战役依靠的是人海战术,甚至认为让自己指挥也行。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在《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的作者里就举个例子反驳了,那就是让你去带一个一千多人的旅游团,能在路途上保证路途上这些人的吃喝拉撒睡并一个不少的带回来就算你的本事大。

指挥大型战役不复杂?越是无知者越是无畏。别的不说,就按照上面吃喝拉撒睡这几个标准都是极高的要求,能做到这些的指挥官基本战局基本就稳了。首先就说吃的吧,一个人一天算你吃1斤米,这10万人一天就是10万斤,也就是50吨,以抗美援朝支援军的星期攻势(7天)来算,10万人的部队在7天内就要消耗350吨的米。战线以100公里来算的话,你如何保证能安全的将350吨粮食运送到100公里外。除了米这些主粮外,像其他的枪支弹药、药品、被服怎么调配运送,前线的伤员如何送下来......。

而这仅仅是后勤所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已。而且大型战役几乎是乱战这个说法估计是看了国内解放战争解放军大兵团的战术穿插而得出来的,其实只要认真的去了解解放战争,你就不会得出“乱战”这个词了,像解放战争中无论是是大兵团战术穿插还是围点打援这些都需要指挥人员对整个战场态势有足够的了解,从而制定相应的作战策略。如果真是乱战的话你看看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苏德战争这些大规模的战役哪个是所谓的“乱战”。

其实像现在电视剧中,师、团一级的指挥人员抱着机关枪冲在阵地前面的也就在电视乐呵一下,真实的情况是团、营一级的指挥人员都是要在战线后面较为安全的指挥所里指挥作战。真正在阵地前线厮杀的是连一级单位,所以这也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连一级指挥人员都是佩戴驳壳枪,而营以上指挥人员都是佩戴小型的撸子手枪的原因。

大型、超大型战役的部署极度复杂,国内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也包括渡江战役)不复杂吗?卫国战争的十大打击哪一次不复杂?美军1950年在仁川的登陆作战几乎将美利坚的军方决策层从上到下折腾了一遍。在这些战役中,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军队,上千辆甚至上万辆坦克,数千架飞机,数万门大炮,从计划到部署,从作战发起时机的选择到作战进程的把握,从作战阶段的转换到突发情况的处置,哪一个环节不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生死存亡,这绝不是我们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就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的。

大型战役的建制绝不能混乱,一旦混乱就意味着战役指挥员对部队将失去控制,失控就意味着他无法做出调整应对,也就意味着敌人将对己的军队实施“屠杀”,这样的后果谁都承担不起。

同样,自从拿破仑战争后,这么大规模的战役就不再仅仅依靠统帅一人,而是依靠一个完整的指挥机关来实施指挥,这也就是现代司令部的由来,在现代战争中,指挥机关的组成也越来越复杂。

说来说去还是《孙子兵法》里面说的最好“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爱游戏攻略网提供的大型战役其实战争部署并不复杂而且建制已乱为什么归功最高指挥?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