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攻略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手游资讯 > 在抗日战争中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摧毁日军的碉堡?(抗日战争歼敌方法)

在抗日战争中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摧毁日军的碉堡?(抗日战争歼敌方法)

游宝
一,在抗日战争中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摧毁日军的碉堡?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但大家知道炮楼的危害有多大吗?只有这里有一个炮楼,附近10公里内的村子,八路军是不敢随便进去的。附近二三十公里的村子,也有随时被炮....

在抗日战争中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摧毁日军的碉堡?

一,在抗日战争中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摧毁日军的碉堡?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589条回答。

很多人不相信,抗战中日军大部分炮楼,只有一块砖的厚度。

今天农村的水泥猪圈,都比当年炮楼结实。

日军投降以后,八路军进入一些炮楼查看,发现防御力是很烂的,最多勉强挡住步枪子弹而已。


但大家知道炮楼的危害有多大吗?

只有这里有一个炮楼,附近10公里内的村子,八路军是不敢随便进去的。附近二三十公里的村子,也有随时被炮楼日军扫荡的危险。

总之,炮楼只要存在,对于周围二三十公里的八路军来说,就是极大的障碍,游击战也是难度很大。

为啥?你打不动炮楼,而日军随时可能对你发动进攻,导致游击队昼夜都不得安宁,甚至睡不了一个完整的觉。有时候每个晚上都要至少转移一次,防止被日军堵在村子里。



同时,炮楼存在对周边老百姓是巨大的危害。

炮楼鬼子没事就出来奸淫烧杀,无恶不作,把老百姓害的非常惨,却又难以躲避。

因为炮楼就在眼皮底下,鬼子随时可能进村,老百姓还要种地和基本生活,总不能一直躲着。

即便是鬼子不出来烧杀的时候,炮楼也会成为周边老百姓的沉重负担。

晋察冀日报在1942年8月报道,在灵丘县日军的一个炮楼,里面驻扎一个排30个鬼子。

这些鬼子人数不多,却强迫周边中国村子每天要提供60斤白面或者大米,80斤蔬菜,50个鸡蛋,另外还有10盒纸烟。除此以外,每月要送到炮楼20只鸡、20斤猪肉、20斤鱼肉等等。至于茶叶、香油、水果、糖果、烧酒等等,都属于小东西,日军随时要,你随时就给。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等于炮楼里面每个鬼子,一天可以2斤大米、白面,2斤多蔬菜,2个鸡蛋。

而且每个鬼子一个月还能有1斤多肉,差不多1只鸡。

大家要知道,灵丘到今天都是国家级贫困县。你别说抗战时期,就算今天全县所有农民也未必能够达到鬼子当年的饮食水平。

在抗战期间,灵丘县农民别说吃肉,吃大米白面,就连窝头都吃不上,濒于饿死。

但鬼子的供应是强制的,不然就来村子杀人放火,老百姓只能自己饿死去供应鬼子。



那么,我们先不谈国军,就看看八路军有什么能够对付鬼子炮楼?

对不起,还真没有什么。

第一,山炮、步兵炮。

不要说八路军,国军也是火炮奇缺。

就八路军来说,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时,4万多八路军只有1个山炮连,只有4门山炮。

随后后来战争中还略有缴获,但山炮也是极少的。


著名关家垴战役战役中,八路军除了集中1万多人围攻以外,还调动了八路军下属的唯一山炮营,只有6门山炮。

由于山炮数量少、炮弹奇缺,加上炮兵水平不够(都没炮弹练习,如何提高炮兵水平?),没起到什么效果。

试问,如果连八路军总部尚且只能拿出6门山炮,地方的八路军正规军又哪里有炮,游击队就更别说了。


至于步兵炮呢?也差不多。

八路军历史上没有装备过步兵炮,主要靠缴获。但想要缴获日军一门步兵炮,也是千难万难的。

而且由于国军不能生产日本92步兵炮弹,所以缴获火炮也没什么用。

1941年1月7日,八路军山东军区教导3旅袭击了日伪军,造成对方100多人伤亡,缴获了1门92步兵炮。

当时教导3旅官兵是极为兴奋的,但日军丢炮以后不断派兵追踪攻击,发誓要夺回这门炮。由于92步兵炮比较笨重,需要大量马匹背负,目标很大,转移困难。

同时,由于当时也没有缴获什么炮弹,火炮没什么用处,最终只能暂时埋在地下。



第二,平射炮。

这个平射炮有2种,一是反坦克炮或者平射步兵炮;另外一个是八路军自产的平射炮。

八路军只有极少数反坦克炮和平射步兵炮,后者是东北军旧部的制式武器,每个团都有几门。吕正操的将领投靠八路军的时候,也把火炮带过去。

至于反坦克炮,八路军基本没有,只有偶尔一两门缴获的而已。

不过,八路军倒是自制过一些粗劣的平射炮,能够起到一定的攻坚作用。



资料这么写:1944年3月,为解决八路军的攻坚武器问题,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要求自行研制平射炮。当时,承担研制任务的兵工二厂的技术人员,手里除了一张从日本画报上剪下来的“平射炮”图片和缴获的十几发“八八式”穿甲炮弹外,再无任何资料,有的人甚至没有见过平射炮。研制人员照葫芦画瓢先画出平射炮的大体形状,再研究发射原理。没有炮管钢料,就从东海城隍庙前锯下钢柱;没有复进簧,就用缴获的日军汽车弹簧来代替;车床长度不够,工人们就动手加长。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兵工二厂终于成功试制出一门平射炮和十几发炮弹。

1944年8月,自制步兵炮第一次参战,攻克了号称“铁打的水道”的牟平水道据点。水道一战,日伪军对“八路军有炮”十分惊讶,此后胶东军区的平射炮成为日伪军挥之不去的梦魇。后来,许世友建议以兵工二厂的驻地牙山为名,将平射炮命名为“牙山炮”。


自然,这种自制平射炮性能很烂,只是略胜于无而已。



第三,迫击炮平射。

这个理论就不说了,当时八路军还是有一些迫击炮的。这种火炮在中国可以自产,国军、伪军都有大量装备,八路军搞到并不困难,也容易缴获和自产弹药。

但迫击炮不能平射,它是一种曲射火炮,不能用来打工事。

当时就想到很多办法,将迫击炮平射,发射炮弹攻打炮楼。

其实81/82毫米迫击炮弹的威力还是不错的,比手榴弹是强了很多倍。

对于坚固的敌人工事,迫击炮弹自然也没用,但对于粗制滥造的鬼子炮楼还是有威力的。


资料这么写:起初,研究班想到用高粱秆套住炮弹,用力助其下滑来击发雷管,经实验确认方法可行,但是赵章成并不满意,认为这种方法在技术上存在安全隐患,实操效果不好。接下来,大家受到日军八九式掷弹筒的启发,又想出用拉火击发的办法,即在炮尾部增加一节尾管,采用拉火击发装置,并将底板倾斜着地,使炮筒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5度以下,这样一来,迫击炮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类似日军九二式步兵炮的功能。

迫击炮平射虽然有一定作用,但只能对付那种非常粗劣的炮楼,还要连续炮击多次。

而且平射的迫击炮射程非常有限,一旦遇到炮楼日军还击,就非常危险。

所以,迫击炮平射的用途也是很悠闲的。



第四,手榴弹、炸药包。

这才是对付炮楼最常用的方法。

简而言之,在己方火力掩护下,士兵冲入炮楼下面,朝枪眼或者通风口里面投入手榴弹,将敌人炸死、扎伤。

因为炮楼中日军一般很少,多则三四十人,少则几个人,通常是驻扎一个班10多人,所以炸几次也就搞定了。

但是,这是极为危险的。

炮楼首先有一圈铁丝网,铁丝网内一般是深达2米多的封锁沟,宽度恰好超过人类跳跃的最大距离。封锁沟上,一般是通过一个吊桥通过。

就算突破封锁沟,里面还有铁丝网,甚至电网。

另外,众所周知日军火力密集,防御顽强,你想要摸到炮楼附近谈何容易。


至于炸药包,对不起,在当年只有八路军大型兵工厂,才能勉强生产这种武器,数量还很少。

普通八路军都没有炸药包,更别说地方部队或者游击队。


第五,放火。

炮楼是砖石结构,外面不可燃。

但炮楼里面都是木质,还会堆放大量杂物、弹药,都是易燃。

在百团大战期间,曾有八路军用手榴弹改造为燃烧手榴弹,投进去以后爆炸燃烧,点燃炮楼。

其实这种燃烧弹的效果更好,除了伤人还可以造成大量烟雾。

炮楼从军事较多考虑,通风一般很差,一旦出现窒息性烟雾,就很容易弄死里面鬼子。



除了以上五种方法,就很难对付炮楼了。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正规主力部队,对付炮楼也是非常困难的,经常付出巨大代价。

比如著名的东团堡战斗,八路军出动一个主力团第1军分区第3团,猛攻东团堡日军。

苦战3天,170名日军剩下的20多人见突围无望,举火自焚而死,由此170多日军全军覆没,只剩1个朝鲜翻译幸存。

但此战中,第3团损失非常巨大,余部被编为了1个营。


资料中这么写:根据老八路高粮的回忆,在1940年前后,新3团已经发展到了三千多人。在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这个团的装备最好,人数最多,其指战员的文化素质也相对要高一些。在杨成武的一分区,老一团是头号主力团,新三团是二号主力团。这个团先后参加过著名的雁宿崖战斗和黄土岭战斗,因表现突出,一直深得上级的重视。

此次新3团参加作战的,最少有2000多人,下辖三个营,平均每个营应该有七八百人。

而战后余部缩编为一个营,可见伤亡了三分之二,最起码有1000多人。


也就是说,歼灭了170多个炮楼里面的日军,八路军伤亡了1000多人,可见对付炮楼的难度有多大。

当时第三营负责全团总攻,打了2天算是过半。根据一些参战人员的回忆,第三营损失太大,营长陈宗坤急坏了,甚至在电话里和杨成武吵了起来。

战争是血淋淋。

二,抗日战争中打破日本侵略

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129师炮兵主任、我军著名的“神炮手”赵章成,独创了攻击碉堡的办法:将迫击炮弹的装药倒出一部分,然后用辣椒面填满后再装上引信。改装的20发炮弹大显神威,爆炸后浓烈的辛辣气味顺着枪眼飘进碉堡,日军以为遭遇“毒气弹”攻击,纷纷弃堡而逃。



对付鬼子的炮楼或者碉堡,最好的武器当然是可以直射的战防炮或者曲平两用的“九二步兵炮”,37mm德制战防炮各“调整师”是有装备的,后期又得到了苏制37mm战防炮和野炮,比如第74军就得76mm野炮8门。所以在华中正面战场的主要交战区,日军基本是不采取碉堡战术的,因为在国军精锐部队拥有的战防炮和野战炮面前,那就是活棺材。


可惜华北敌后的八路军没有这样的装备,缴获一门日军的九二步炮也殊为不易,即便偶有缴获,后面炮弹也是大问题。我们经常看见的一张八路军操纵九二步炮的照片,那其实是延安炮校的训练照,火炮是各抗日根据地分别送往延安的,为什么不留在前线呢?因为没有炮弹的火炮那就是摆设。



百团大战以后,华北日军纠集兵力进行疯狂反扑,同时加大了用碉堡封锁抗日根据地的力度,缺乏直射火炮的八路军为了打破封锁,只能采取机枪掩护步兵接近炸药爆破的办法硬攻,不仅伤亡惨重而且事倍功半。在血的代价之下,129师师首长给赵章成下达死命令:想尽一切办法,利用迫击炮攻击碉堡!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八路军当时只装备了少量迫击炮。


赵章成是西北军出身,原孙连仲第26路军的一名普通炮手,“宁都起义”时参加红军,对迫击炮的使用既有天赋又有经验。红军强渡大渡河时,赵章成在没有炮架的情况下,用仅有的三发炮弹摧毁对岸敌人三个主要火力点,“炮神”之名不胫而走。注意啊,这是用一艘小船渡江的安顺场战斗,而不是后面的飞夺泸定桥。




赵章成接受刘邓首长布置的任务后,开始冥思苦想迫击炮平射的办法,这确实是个大难题:迫击炮弹是前装式,如果炮口放平,则炮弹就无法利用重力下滑击发雷管,也就不能实现击发。所以用什么东西来助力、让炮弹在炮筒基本放平的情况下能够触发,是迫击炮平射的最大难题,赵章成为此专门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


赵章成他们先选用了擦炮筒的洗杆,又选择了高梁杆,就是想用它们把炮弹“捅”到炮管底部造成击发,但是都不太理想,而且“捅”完后如何迅速把杆子退出炮管,也是个高难度的动作,毕竟炮弹一旦击发,出膛的速度可是不慢。几经实验,均未成功,最后他们还是被日军的掷弹筒击发方式所启发。



这个新发明就是在迫击炮的尾部增加一个400mm的尾管,然后安装拉火击发装置,同时将炮底盘倾斜着地,使炮管和地面形成不大于5度的仰角,如此改装后的迫击炮就基本具备了平射功能。换句话说,赵章成等于把迫击炮改装成为了曲平两用的步兵炮,在简陋的条件下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从此129师主力部队在攻击碉堡时,开始拥有这样的“新式武器”,尽管没有穿甲弹,仍然对日军碉堡造成严重破坏。最神奇的一次,一枚迫击炮弹平射后直接从鬼子的机枪射孔钻了进去,登时把碉堡炸飞,战后日军的武器专家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八路军啊!在最艰苦的条件下,用落后的武器打出先进的效果。



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个发明和这样的迫击炮没有大规模运用呢?其实晋冀鲁豫军区的各主力团、各分区都有将迫击炮送来师部兵工厂改装,但问题是八路军拥有的迫击炮数量本来就不多,再加之炮弹稀少,所以没有形成规模化。但是改完的这些82迫,却着实让碉堡里的日军大吃苦头。


赵章成后任二野的炮兵旅长、炮兵师长、特纵参谋长、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授少将军衔。前两年的电视剧《炮神》就是以他的事迹为故事原型,只是编排的太离谱,也严重夸大了八路军的火炮实力,又弄成了抗日神剧,可惜。


三,抗日战争被毁掉的东西

日军当年的碉堡炮楼并不神奇,他只能欺负缺枪少炮在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民兵,对上稍微成规模一点的八路军正规军就立马歇菜。

说起来,这些炮楼与中国本土文化颇有些渊源,河北、山西等地自古就喜欢修邬堡自守,盛世防佃户乱世防乱军,游牧民族杀来了也算个据守的手段。

到抗日战争时期,民间邬堡仍然大规模存在,而且在军阀混战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出现了许多适合开枪放炮的碉楼。

有邬堡和碉楼在,哪怕胆子最小的地主也能扛到最后一刻,就算他投降他也不愿出来,要钱给钱要粮给粮,隔着院墙往外扔,就不出来!

当时地主的邬堡有多坚固呢?就连日本鬼子都在上面吃过亏,等闲靠轻武器根本打不进去。

日本鬼子在觉得岂有此理之余,也开始学习和利用这些东西,尤其在遭遇八路军的敌后根据地战略后,地主的邬堡纷纷成为鬼子最喜欢的据点,也启发了鬼子如何去对付八路军。

在鬼子看来,缺枪少炮的八路军与流寇无异,他们根本奈何不了稍微坚固一点的工事,所以许多大小炮楼纷纷矗立,成了华夏大地上的肉刺。

随着敌后根据地的不断发展扩大,八路军在中国战场上的权重越来越高,日军这才发现自己的肚腹已经给掏空了,开始大搞“强化治安”、“铁壁合围”、“囚笼网控制”。

于是,大小炮楼据点在华北遍地开花,为了卡死我们的根据地,鬼子将各个地区用炮楼分成格子,驻扎着鬼子和伪军,拉上了电话线,甚至设置了烽火台。

此外鬼子还挖掘了无数的“封锁沟”,搞“无人区”,用保甲连坐制度严控村镇居民,还搞了大量的汉奸特务,有事没事就到处逛,避免中国人抱团。

通过这种方式,日本占领军得以分割了各个革命根据地,将根据地变成了“格子网”,将各县界分成了明确的边界,让八路军的交通变得相当艰难,队伍的建设和根据地的扩大更是成了严重的问题。

日军的炮楼建设长达数年时间,密集的地方2公里多就有1个炮楼,一个穷乡僻壤的县能摆上100多座,还引水入沟,埋地雷,架铁丝网,再用公路网串联,非常的难穿越。

大型的据点炮楼更夸张,不仅大小碉楼林立,还互为犄角,里三层外三层以电网、碉堡、军营相连,机枪火炮一应俱全,随时都能叫来飞机支援。

当年的八路军火力孱弱,对付普通的封锁炮楼还凑合,对付大型的工事据点就很乏力了。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里都不同程度展现了这些内容,庄子里的据点日军很难解决,要硬打进去,完全就是一场血战。

实际上,历史上的八路军还真是靠硬战打下了不少炮楼,这需要极快的速度进行攻击,需要在周围炮楼的增援到达前完成隐蔽集结,更需要铁一般的纪律和牺牲精神。

正因为如此,我军的“围点打援”、“穿插”以及狂攻属性全在抗战中被点亮和磨得烂熟,毕竟比起单纯用武器克制炮楼,人的头脑发挥的力量更大也更符合八路军的实际情况。

八路军经常性的以“布大局,烹小鱼”的方式玩弄日伪军。

比如要拔某炮楼时,几支部队一同行动,各自分工,先围打一处炮楼,引出其它炮楼的援兵,然后半路上引诱、杀伤、迟滞、消灭其援兵。

等鬼子援兵死伤惨重地赶到时,发现八路军已经跑了,这是场佯攻。

回程的时候,更远地方的炮楼又被大规模袭击,于是不得不半路调转方向继续救援。

可赶到以后,发现还是佯攻。

再往回赶,再吃过一轮地雷、冷枪、陷阱后,发现某地炮楼因为守备空虚,兵力被调动太远,已经被八路军拔了。

为了夺回炮楼,日军又得继续疲惫地奔命,然后占领被扒了一半的炮楼。

为了维持占领,不得不继续从周围分兵,调集人员补充。

等人员东调西调一团乱时,八路军又来,于是重复上面的行为。

再转个走马灯回来,哟!县城被占……

就这样此消彼长地磨下去,许多地方的炮楼封锁态势已经变了,八路军还会专门让出些“好打”的地方,让鬼子修炮楼送人头送装备。

由于兵力不足,开始大量出现一两个鬼子带一群伪军的炮楼,甚至纯伪军的炮楼。

于是八路军晚上围楼,喊话做伪军的工作,半夜喜气洋洋地撤走。

第二天伪军们报告:“八路军的强攻不止,太君的奋勇厮杀,不幸遇难!我等与楼同在,无一伤亡,就是枪丢光了……”

日本人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可他们没辙,许多事就像潜规则,能看破不能说破,说破了又有什么用?连华北治安军都不给他们卖命了,日本还当真能占下中国那么多地盘?就算真占下了,太平洋战争不打了吗?

再过这种炮楼,有的八路军可就不躲了,直接明着过,你敢拦一下试试?

华北治安军后期可是被八路军捏着吊打的,伪军炮楼简直成了枪炮弹药提货点,打下来就是大丰收,点炮楼比点鞭炮还开心。

所以,伪军镇守的炮楼成了八路军的突破口,不仅没帮鬼子镇守住根据地,反而壮大了八路军的实力,分薄了日军的战斗力,给了我军成堆的可乘之机。

打着打着,八路军就打成了精。拔炮楼成了习惯性动作,成了战场生态,成了八路军成天脑子里琢磨的东西,经验值蹭蹭地涨。

真要打有什么不能打的?无非多搞几个人,还是老套路把别的炮楼人调走,然后集火压制,茅草烧烟,辣椒面儿炸弹,眨眼间几个炸药包就顶上去开窟窿了。

硬岔子炮楼也不是没有,守的极为凶猛,遇到这样的东西,要么憋更大的劲弄死,要么直接调重武器轰,要么干脆不打了。

以当时许多炮楼的质量,也就挡挡步枪手榴弹,遇到门平射的迫击炮都够呛。

还有的土方法更简单,直接挖个地道过去,直接让鬼子坐土飞机。

别看炮楼这东西平时显得坚固无比,真要让人把周围的防御措施解决了,把援兵解决了,也就几颗手榴弹的事儿。

“不打”怎么说呢?八路军认怂了?当然不是,这不过是兵法上的虚虚实实罢了,八路军要的是战略的胜利,而非一城一地的得失。如果拿人命拼命往炮楼上撞,那么夺下再多的炮楼,战略上也是失败的。

《论持久战》有云:战争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八路军抗战的过程,全都在《论持久战》的战略策划之中。

当鬼子还在为守住这座炮楼欣喜时,他们会发现自己已经被反过来封印在炮楼里了。给养车队次次遇袭,电线天天被剪,出门就是冷枪…

到1944年,一些炮楼已经让八路军给彻底“调教”,不仅伪军听话,连鬼子都会给路过的八路军大爷遥遥地鞠躬,只求大爷快点完事,我不动便是。

双方形成了一种奇特的默契,八路军一般不动那些听话的“提货点”,炮楼里的日伪军也客客气气求放过,反正没事儿绝不出据点,就当是坐牢吧。

1944年八路军进入反攻阶段后,别说炮楼了,连平安格勒都不在话下。从1944年到1945年,八路军收复文登,收复汾阳,收复察哈尔,收复山海关,收复张家口,收复县城几百座,简直势如破竹。

这时候,已经没有能挡住八路军的炮楼了,要是抗战再多打两年,在中国的鬼子连兜裆布都要输掉。

四,抗日战争过程中,我们是怎么打赢日本鬼子的?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搞碉堡这事,咱还的从头说吧,不然您直接嚼咕,也出不了啥味道。

咋说呢?当年日本人扛着枪拉着他们家九二步兵炮,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吧,咱大半个家就被日本人给占了。

后来咱顶住了,日本人还吼吼着啥三个月灭咱大华夏,这也成了泡影,整个就是痴心妄想。

这不,对峙形成之后,就日本人那点子家底,抠吧抠吧捅嘴里头在吸上两口的德性,他也兜不住这么大的战场。

再加上咱就到日本人的占领区,建立根据地,那根据地建立起来,日本人的后方这就成筛子了,那那都是眼了。

这不,日本人受不了了,这就要对咱进行所谓的剿灭,这真心想多了。

折腾来折腾去的,日本人眼瞅着咱越来越壮大,所以后来就以防御为主。

在这里可有一个问题,就日本人那点子人,撒下去每平方公里也没几个人。

这不就沿着公里,修起了碉堡,有那么个意思把整个地区,划拉成一格一格的,这就好看守了。

日本人之所以弄这些个碉堡,那完全是因为咱家真就没有几门炮,拿他们修的这些个碉堡还真就没辙。

咋说呢?人总是被逼出来,你修,咱就得想办法破不是。

说道根子上,碉堡不就是个乌龟壳吗?他又动不了,一个办法不成,咱俩,俩个办法不成,咱来三。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你说的道是轻巧,这都赶上神剧了。”

别呀,咱说话这都是有依据,要把咱先说一个抗日期间的一个小故事,您自己听听,那个时候拔日本据点有的时候,还真就不怎么难,没炮哇咋拉,照样往死里弄他。

举例

话说,咱在敌后抗日,国民党瞅着不痛快,就说什么游而不击,是坐大的,这说的就不靠谱,坐那能大了?老百姓的眼睛雪亮着呢,又不是看不着,咱不抗日?老百姓能支持咱?所以咱是抗打的,不是坐大的。

当然这事要是搁到国民党和咱之间,就是说说,但这个时间点上,美国人到是想看看咱到底抗不抗日,所以就有了观察组去咱家瞅瞅的事。

顺带着也有记者组成的小团体去咱根据地看看,这其中就有一个这样的记者小团体,他就三个人,其中有一个二百多斤的大高个,叫福尔曼,他们要去晋绥八分区去采访。

他这路上就见识到了咱如何拔那炮楼据点的。

话说当时,咱和日本人之间都有封锁线,咱这里的封锁线都是人民群众组成的,平时有儿童团拿着红缨枪负责监视看守的,您要是想通过咱的封锁线,那得是拿路条,咱家政府批的路条有了,咋也好使,没有?不好意思,那红缨枪指不定就得捅过来。

过去咱这块的封锁线,只认条不认人的,当时福尔曼一行人说,他们看到这些个儿童团,就感觉这些人的眼里都有杀气,瞅着他们让他们不敢说话。

那么过了咱的封锁线,下一道这就是日本人的封锁线。

这日本人的封锁线就有讲究了,背靠公路,什么封锁沟啦,什么封锁墙啦,沟沟坎坎的连成一片,然后在封锁墙上建碉堡。

您听听,就这阵势,您要说拿下这碉堡不难,那就是胡说八道。

就这东西,还有一个名叫昭和长城,按照岗村宁次的说法,他们修建各种碉堡炮楼的动用的土石方量,比咱家长城都多六倍。

所以当时福尔曼瞅着也嘀咕,他们穿着一身的八路军军服,这咋过?是不是得整点装束啥的,混过去,或者是在晚上悄么兮的摸过去?

但瞅着他身边一个连的护送部队,也感觉很困难。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就听到前方,叮呤咣啷这战斗就打响了。

“咋的?这是要拔了敌人的据点,然后顺顺利利的过去?可能吗?”

所以在福尔曼的眼里,大白天的带队打这一仗的家伙,一准就是个疯子。

这人叫王长江,您还别说,他还真就是疯子,但平时您要是没啥事,也是客客气气的一个人,大家伙平时也不叫他旅长什么的,就叫王先生,您一听就明白,这个人绝对是个和蔼的人,可您千万别戳到他的痛点,戳到了他还真就能疯起来。

别的不说,就拿福尔曼通过日本封锁线的事,上级要求他百分之百的护送三个美国人顺顺利利的给弄到晋绥八分区里头。

所以在他眼里,嘛叫百分百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拦在眼跟前的日本人全干趴下了,可不就百分百了吗?

所以这就有了前面的战斗。

当战斗结束,通知福尔曼的时候,福尔曼都感觉到惊讶,他有点后悔自己没跟上去,发挥记者的作用,这也没办法,他也只能拍点战后吊的照片回去。

所以他赶到阵地上头的时候,一拍照片,可就收不住手了,在他眼里太难以置信了,这么险要的地方咱是如何拿下的,一头骡子带的胶卷,就这么一下子被他挥霍了一多半。

这还没到根据地就这样了,没法子只能让后边再送一骡子带着胶卷过来,毕竟那会可没有数字相机,都是用胶卷拍的。

所以这个被攻克的据点都是有照片为证的,而这个据点就叫马坊据点,我们是用云梯登上去攻破的。

而这一次作战,也颠覆了美国人对咱的印象,他们一直以为咱八路军是没有文化的军队,打啥战斗,这都是人海战术,其实不是那样的,因为他看到了这次作战的作战草图。

而且进攻的时候,咱重点照顾日本人,把日本人干趴下了,剩下的伪军直接就投降了。

那么福尔曼这顿拍,拍完之后,一直就感觉有点可惜,所以后来和王长江坐在一块就唠叨了这么一句:“可惜啊!没有抓到日本俘虏!”

这话直接就戳到了王长江王疯子的痛点上了,他真疯了,一拍桌子就说:“我带你去抓!”

得咧,福尔曼一听他比王疯子还兴奋:“等等!”

他干嘛去了,他去抗他的摄像机去了。

于是在后边,我们就在历史上看到了福尔曼将这第二次攻据点,抓俘虏的过程完全拍下来了。

根据后来人们的说法,美国的记者比美国大兵还要勇敢,这福尔曼是沿着咱重机枪的弹道,跟着咱的士兵一块冲锋的,整个过程相当的清晰,您要知道,在战场上福尔曼扛着这么一个大东西,日本人肯定先照顾他呀,毕竟谁知道这人到底抗了个啥秘密武器。

最终他拍到了咱七八个人冲进碉堡里头,把里头的日本人给揪出来的场景。

这咱可真没有吹牛,也不是啥神剧杜撰出来的,这影像资料现在都有,小编是看讲武堂的时候,知道这事。

当时福尔曼挺兴奋的,您要知道日本人的俘虏真不好抓,咱别的不说,当年抗日前期国民党华北抗日,前三个月一个日本俘虏都没有抓着。

当然咱现在能抓到,也是因为日本人那老兵咣叽咣叽的让咱杀了不少,这补充上去的新兵就不行了,再加上遥遥无期的战争,日本人自己都有点厌倦了,这就好抓一点。

但是在好抓,那也是和抗战前期做的比较。

所以这些个资料那是相当的珍贵。

通过这个事,咱就知道了,咱取碉堡的时候,虽然没有炮,咱也是正儿八经的进攻下来的。

当然咱也有智取的。

您比方说挖地道,在外边瞅好位置,算好炸药的用量,咱自己将地道捅到这碉堡的下边,一把炸药塞进去,咣叽一下啥都没了,接着在冲上去瞅瞅,看看有没有活着的,有的话再捅死就完事了。

再有就是把那碉堡围起来,断水断粮的,渴不死也得饿死你,当然这法子有点费时间,前提是切断敌人和他们后援的联系才成。

接着就是从敌人内部瓦解,当然日本人这头就别想了,他不是有伪军吗?

咱把这伪军给争取过来,给他来个中心开花,也不是不可能的。

打个比方,一个炮楼三层,第一层一般是日本人,上边的二三层是伪军。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这和电视里头的说法不一样啊?”

哎!电视你就丢一边去吧,咱就解释一下日本人为嘛在第一层。

因为日本人也怕伪军和咱有联系,把他们一锅给端了,这种法子一般在日本人数量稍微多的情况下使用,您比方说十几个的情况下。

如果是一两个的话,他们就会蹲在上头了。

其实这事,在范昌标的《回忆晋察冀军区骑兵团》就有记载。

就这种炮楼,事先约定好,信号一发,咱从外边往里头打,伪军是从上边往下打,这就能端了,所以日本人咋防备也没有用。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咱咋让这伪军做内应呢?”

方法有很多种,您比如咱摸到他家里头,给他来个秉烛夜谈啥的,或者请他吃一碗胡辣汤,坐那好好聊一聊也成啊。

在有就是本身他在根据地也有家,想要过年过节的回去,你这就得要路条才行吧,可你一个伪军咋能给你批路条呢?

这就看你的表现了,表现好了,给你记下来,到了时间给你批路条。

您听着是不是有点神剧的样子,他还真就是这样的,只是电视里头拍的太夸大了,这事小编也是在看《讲武堂》的时候知道的。

那么还有吗?

有!岗村宁次就在他的书里说过一个例子,说有一天有一个炮楼他就看到一大堆的人,戴着白帽子,腰里洗系着麻绳,什么哭的,抬棺的,撒纸钱的,还有吹的。

一大帮子人,乌拉哇,乌拉哇那吹的,眼瞅着就到跟前了,炮楼里头有想看热闹的,这就放了吊桥下来瞅,结果这帮人到了眼前从棺材里头拿出了家伙,这顿敲。

一个炮楼就这么没了。

方法很多,活人还能把自己给憋死了,没有炮,咱有智慧不是?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五,抗战如何处理日军尸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日军碉堡?这要是一般人会认为,不就是咱常说的那炮楼子吗?

其实不一样的,但不管是碉堡和炮楼子,您要是问用嘛方法对这东西进行摧毁?

不用问,对着这炮楼子来上一炮,如果不够来两炮,转脸这就得变渣渣。

而碉堡就不一样了,那玩意真心不好啃,都是给钢筋混凝土堆出来的,正儿八经的火炮打上去都不一定起作用,这得上炸药包。

而抗日那会咱手里头可没多少炮管子,尤其是八路军手里头更是少的厉害,手里能有几具掷弹筒这都能当火炮来使唤了。

但咱还就是能对付日本人这些个碉堡。

这么说比较空,那么咱就以晋绥地区如何拔日军堡垒为例,给您说道说道,当时咱是咋做这事的。

首先咱先来了解一下当时晋绥地区,日本那堡垒到底是一个啥情况。

您要说晋绥地区日本堡垒的情况,就必须提一下,阎锡山是咋布局这些个堡垒的。

毕竟啊,当日本人打进山西的时候,阎锡山那是节节败退,很多东西就丢给日本人了,包括这些个堡垒。

话说土地革命那会,蒋介石想要围剿当时的红军创建的根据地,就大量的采用了碉堡战术。

有样学样,阎锡山在太原也开始修建碉堡,目的就不用小编说了。

那么这事到了1937年的上半年,这些个堡垒就形成了规模,晋北地区,绥远地区,娘子关,五台山,宁武山遍地开花的修,而且基本上都修完了。

太原会战以后,太原丢了,日本人占这沦陷区,又开始接着修。

主要修建的地方,都是交通要道,咽喉重地,或者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

您比方说天门关的出入口西关口村,搁这里修碉堡,就能卡住晋西北去太原的喉咙。

白家庄,这是一块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孟家井等等。

这些个地方都是钢筋混凝土整出来的,光那墙壁就有半米,这里头的各种设施都比较齐全,什么作战室,弹药室,甚至连厕所都有。

当正面战场上,日本人无力在打下去,中日之间的战争进入对峙阶段之后,日本人不仅在修碉堡,国民党也开始修碉堡。

咋说呢?这个阶段的日本人,他的主要对手已经不是中央军,晋绥军了,他的主要对手是八路军和游击队。

八路军给他搞破坏啊,袭击,破路等等,只要是能对日军造成伤害,甚至于干扰,咱就弄他。

以至于在1939年,被气的发疯了的日本人,开始在同蒲铁路线修建碉堡,您都不知道,日本人修建的密度,就这条铁路线上,每隔十公里就来一座碉堡。

每一个碉堡弄一个班驻守。

后来日本人用这些个碉堡在争夺战中,显示出了威力,日本人这就开始改变之前的策略,加大力度的修碉堡。

这事尤其是华北方面军多田骏跑来当司令官之后,变化更加的明显,这家伙要使用囚笼战术。

啥叫囚笼战术呢?简单的说,日本人修公路,这些个公路就像一根根的绳子,把华北地区划拉成一个个的格子,然后在沿线,车站,桥梁修建碉堡或者炮楼子。

这些个据点中,小的地方十来个人,多的地方有数百人。

这样做的目的是限制八路军和游击队的灵活性,将八路军和游击队束缚在一个地方,这就便于他们下黑手了。

说个数据,您就知道,这些个后来修建的炮楼子和碉堡有多密集,太原离王封据点也就四十里的路程,这一区域光据点就有十来个,这还不算碉堡有多少,只会更多。

1940年的时候,日军修这些个炮楼子碉堡,更加的勤快,您比方说出产锰矿的西马坊村,不大个地方,日军修建的碉堡,炮楼子就有十三个,围墙壕沟那是左一层右一层的,能摞四五层。

根据不完全统计,1939年和1940年,就这两年,日本人在咱华北地区,新修建的炮楼子和碉堡就有两千七百四十九个。

随之而来的就是老百姓的痛苦。

因为修建碉堡,需要材料,日本人到处的拆老百姓家的房子,根据当时《抗战日报》报道,为了修建东社碉堡和炮台,日本人就拆了四百多间房子。

修碉堡还得占地方,三交据点一共修了四个大碉堡,每一个碉堡破坏的良田有二十多亩。

良田被毁了也就算了,最要命的是,还保留的农田挨着这些个炮楼碉堡。

日本人没事干的时候,特别的喜欢端着枪瞄准在田里忙乎的中国人开枪,他们以此取乐。

修的这些个炮楼碉堡,日本人大多还挨着村子。日本人让村子里送粮这就算了,他们还亲自下手,顺道把村子里头的姑娘媳妇的弄到炮楼子里头。

别的不说,小编在翻阅资料的时候,就看到一个伪警备队队长,叫李德胜的老婆,也是被日本人给拉走了。

修碉堡这还的有人来修,当时村里要是去的人不够,一通毒打那是少不了的。

您以为这就完事了吗?随着而来的就是各种扫荡,日本人的扫荡能有个好?

说个数据,从1941年开始到1942,就这两年,日本人对晋绥根据地进行了三十三次扫荡,时间加起来就有三百九十多天。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两年每一个月只有十四天安静的。

那么在这种形式之下,日本人一开始也确实给八路军弄了一个大麻烦。

别的不说,一开始八路军在1939年春天的时候,还控制这一百零三个县城,但到了1940年的时候,就剩下几个小县城,还在山区里头。

这可不行,这就要打破这种束缚才成。

随后,我们就看到了在1940年八月二十号发起的八团大战,当时第一阶段的任务,就是摧毁正太路交通,第二阶段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深入到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到了第三阶段,反击日本人所谓的扫荡。

根据统计,仅三个半月,进行的战斗就有一千八百多次。

百团大战是很成功,但随着而来的是,日本人的变本加厉,修更多的炮楼子。

那么我们如果硬摧毁炮楼,日本人也不会很心疼,回头又修起来了,治标不治本啊!

所以硬摧毁炮楼显然是不行的,最好的方法是让敌人不敢来修,不敢进驻到炮楼子里面,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问题摆到这里了,估计一般人都得挠头,这咋整呢?

当时给出的办法,就一个字——挤。

啥意思呢?派遣武工队,发动群众,发展民兵,不断的骚扰敌人,用地雷战,麻雀战将敌人困在炮楼子里头,让他们不敢随随便便的出来。

没吃没喝,不死也得死,然后在配合正规军拔出这些个炮楼子,碉堡。

这么说,大家伙感觉不出来啥,小编给您举个例子。

沁源围困战,当时陈赓派出了38团一个团,对沁源县城的日本人进行围困。

一个团对一个城进行围困,显然人手是不够的,这场战斗的主力,其实是老百姓。

当时发动起一万五千多个群众,抛家舍业的搬到了荒山里头居住。

为什么这么做呢?

咱围绕着沁源县城弄出了一个无人区,日本人就算是占了沁源县城,造成了整个县城,有鬼无人,只有日本人没有中国人的局面。

接着呢?接着掩护群众进入到县城里头,把自己家里头的粮食都背出来。

一来可以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二来可以断了日本人的吃饭问题。

那么这就完事了吗?

不够,接着把沁源县周围的公路都挖断了,埋上地雷,甚至于在比较陡的地方,到天气冷的时候,来个泼水成冰。

敌人的汽车到了这,都爬不上去,打着滑的往山下溜车。

日本人算是被困死了,那么日本人不甘心不是?他这就要出来到处的抓人。

咱早就等着他这么干了,派部队对这些个出了城的日本人打伏击,当时咱沁源县城外头分成了十八个战斗区,每个区域都有专门的轮战队伍负责。

不仅是为了打日本人伏击,还抓那些个想要当汉奸,建立什么维持会的家伙。

敌人缩回去了咋整?咱就派游击队进去袭扰。

最后日本人熬不住了,又开始换防,不在这里呆着了,换其他日本人来,他想走,就让他随便走吗?日本人走一路,又被咱打一路。

围困沁源县城两年半的时间,战斗三千五百次,毙伤敌人四千二百多人。

当然这还不算,就算日本人龟缩到城里头,白天咱在外头摇旗呐喊,到了晚上锣鼓齐鸣,想要安稳那是不可能的。

就连城墙上站岗放哨的,抓住机会就放枪,能打死一个是一个,打不死吓唬吓唬也成。

到了最后,城里没吃的,拉东西的骡马都被杀光了,最后日本人没办法了,主动从沁园城里头撤了出来。

这就是挤,挤压日本人的活动空间,让他没有立足之地。

那么对于敌人修的炮楼和碉堡,就不用这么大的阵仗,但也大同小异。

武工队进入到敌后,首要做的是摧毁敌人的特务网络,干掉那些个投敌卖国不干人事的汉奸,打垮日本人弄出来的那什么维持会。

动员群众转移搬家,您比方说1943年二月份的时候,芝兰据点周围十五公里内的群众都搬家了,这就形成一个无人区。

用各种地雷在公路上埋下去,时不时的挑地方打一下,能打赢就全部劫灭对手,打不赢咱就撤,一点都不带留恋的。

最后日本人瞅着近在咫尺的水井,也不敢从炮楼碉堡里头跑出。

逼着日本人为了吃口水,组团出去挑水,挑一次尽可能的多挑点。

但咱能让他安生的挑水吗?不能够啊!这可都是活靶子,咱蹲远点进行狙击就成。

于是每次出去挑水,他们都要搭俩条命进去。

就算是吃生米,看着山上的树木也不敢去捡点柴火。

困死敌人,然后放冷枪冷炮。

咋放冷枪冷炮呢?见天的有人等在碉堡炮楼子外头,瞄着敌人,就等着敌人的疏忽给他一枪。

以至于有些家伙,伸个懒腰,大意的想要探头瞅瞅外边,这一伸一瞅之间就把命给丢了。

到了晚上,能靠上这些个炮楼碉堡的,就靠过去,抓住机会在弄他一下。

把给日本人吓的,在吃饭的厨房和炮楼住房之间都要挖一条交通壕,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成为枪下亡魂。

后来敌人也害怕了,给碉堡炮楼附近埋地雷。然后咱发现了,把地雷起出来,再给他们重新埋下去。

敌人呆不住了,都要绝望了,不等咱对他咋样,就撤了。

有些死皮赖脸的还要呆着,那么咱就一举拿下炮楼和碉堡,然后把这些个炮楼碉堡都给平了,而敌人也就没那心思在跑回来修什么碉堡,炮楼了。

当然了,如果敌人死性不改,还要在原来的地方修碉堡,那就派出民兵对日本人进行袭击,解救被困起来修碉堡的老百姓。

您比方说在1942年的二十号,三交的敌人日伪军一百三十多人,带着修碉堡的老百姓九十多人。

那家伙啥都准备好了,什么铁丝,什么石灰,什么木头棒子,这家伙把蒲家沟给占领了。

您都不知道,到了晚上附近的民兵知道了,立马就来了。

趁着天黑,又是土枪,又是土炮,再甩点手榴弹下去。

当然这么一下还不足以让这些家伙停下来。

到了第二天,天亮了,日本人这就开始修碉堡,他一动工,再来一通枪炮手榴弹,当时老百姓就跑出去一大半。

到了晚上接着来,最后第二天的早上,日本人实在是憋不住了,一大早就跑了。

在1943年的围困岔口的时候,民兵小队基本上就是天天在岔口上袭扰敌人。

这么做,就在1943年,这一年里头,晋绥地区八路军就将日本人七十多个据点给挤兑没了,当然这里头包括大量的碉堡。

顺道还收复了一千多个村子,所以拔除日本人的碉堡,并不是简单的丢几个炸弹,把碉堡摧毁了,而是从根本上解决,日本人压根就不敢来修什么碉堡炮楼的才成。。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爱游戏攻略网提供的在抗日战争中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摧毁日军的碉堡?(抗日战争歼敌方法)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