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攻略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手游资讯 > 《八佰》电影背后,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真实历史故事?(电影八佰的真实历史原型)

《八佰》电影背后,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真实历史故事?(电影八佰的真实历史原型)

游宝
一,《八佰》电影背后,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真实历史故事?《八佰》是根据“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史实改编。这是一部军民团结,抵御外敌的抗日电影。相信许多人在看过这部电影后,都被“八百壮士”无畏生死的精神感动得....

《八佰》电影背后,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真实历史故事?

一,《八佰》电影背后,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真实历史故事?

《八佰》是根据“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史实改编。这是一部军民团结,抵御外敌的抗日电影。相信许多人在看过这部电影后,都被“八百壮士”无畏生死的精神感动得涕泪横流。

(《八佰》剧照)

不过,电影毕竟有局限性,那么在这部电影背后,又有着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真实历史故事呢?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1937年的沪淞会战快要结束的时候。

当时,沪淞战役是国军为了打乱日军的作战计划,主动向日军发起的战争。

尽管在战争中,国军在数量上超过了日军,可是由于武器装备差距太大,再加上国军军队之间又没有做到协同作战,因此国军仅坚持了3个月不到的时间,便因伤亡惨重,不得不撤离战场,以保存长期作战的火种。

为了能顺利撤退,国民政府下令国军第88师留守抵抗,拖住日军,以保证其他部队顺利撤离。

同时,国民政府还希望能通过88师与日军的浴血奋战,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从而促进国际社会对日本政府进行制裁。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当时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国际会议召开在即,这也就意味着88师必须与日军周旋到大会开幕的那一天。

88师师长孙元良在接到命令后,认为88师留守顽抗,只是为了促进政治影响。那么,与其让整个师做炮灰,不如集中兵力,据点为守,这样只需要留下一个营就可以了。

所以,在得到上级同意后,孙元良留下了一支由423人组成的加强营,而负责指挥作战的就是副团长中校谢晋元。

为了麻痹敌人,谢晋元对423位国军战士们要求,若是外人问起有多少守军,一定要说有800人之多。而这正是影片片名《八佰》的由来,它指的正是“八百壮士”。

随后,谢晋元一行人经过筛选,把四行仓库作为了据点。

(保存至今的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靠近公共租界,同时它是闸北区最紧固最高大的建筑。在这里作战,一方面易于防守,同时也相当于在留华外国人的家门口打仗,如此能让更多的外国人真切地看到中国人坚决抵抗日本侵略的斗志和决心。

10月27日,日军重兵出击,很快就占领了火车站等重要地点。

然而,在日军经过四行仓库的时候,他们却遭到了“八百壮士”的枪械射击

为了攻下四行仓库,日军先是利用坦克进攻。

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四行仓库的墙壁绝不是豆腐渣工程,炮弹打在墙壁上,只是溅起了一点齑粉,根本无法摧毁这栋建筑。

于是,日军又利用坦克掩护,准备近距离投掷炮弹,然而“八百壮士”抱着“以死报国”的决心,始终顽强不屈地与之战斗,最终迫使日军不得不撤退。

其实,日军当时拥有威力强大的重型炮,要对付一个仓库,并不是难事。

难就难在四行仓库的旁边有两个煤气站,万一误炸,后果不堪设想。同时,如果重型炮弹打偏飞到了河南岸的公共租界,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日军见难以进攻,又有伤亡,只得下令撤退。

本来,国军的全线撤退让上海市民沮丧之极,但是当他们得知“八百壮士”在顽强抵抗,不由得振奋不已。并自发组织抗敌后援队,给“八百壮士”运去了大量的物资和枪械等。

(积极投身抗日的市民,图取其意)

市民的表现让“八百壮士”更加坚定了誓死保卫四行仓库的决心。

鏖战到10月29日时,“八百壮士”的事迹,已经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英美等国终于向蒋中正提出,希望能停止战斗。

而日军由于伤亡200多人,再加上国际社会的不断斡旋,他们终于同意停战。不过心有不甘的他们提出了停战条件,要求在“八百壮士”退至苏州河南岸英租界的时候,必须缴械并限制自由,否则他们就会进入英租界搜查。

所以,当“八百壮士”进入英租界后,英国方面为了不得罪日本人,立刻收缴了他们的枪械,并将他们软禁在了上海胶州一带的难民区。

由于不能回归大部队,“八百壮士”在谢晋元的领导下,在艰苦的环境里,他们上午进行操练,下午则进行学习,再加上他们纪律非常严明,因此他们的行径让国民的抗日士气一度高涨,这让日本人和汪伪政府对他们恨之入骨,最终决定掉谢晋元。

几次,谢晋元凭着警惕性都躲过了日本人的暗杀,然而谁也没想到,队伍中居然有几个士兵被日本人收买,在谢晋元出操时,刺杀了他。

(谢晋元剧照)

谢晋元去世后,上海全城哀悼,国民政府为了顺应民心,追赠其为陆军步兵少将。

但是,“八百壮士”的命运依然波折。就在谢晋元去世半年后,日本由于偷袭美国珍珠港,并向英美等中立国宣战,被英美等国驻守的公共租界也就成了他们的管辖范围,而一直被软禁的“八百壮士”也落到了他们手中。

由于日本人对“八百壮士”非常愤恨,所以在接管后,对他们百般折磨,并且还将他们分散看管。

但是不管条件如何恶劣,“八百壮士”依然团结一心,不忘操练,随时准备与日本人作殊死博斗。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让日本人又恨又怕,最终卑劣的日本人将他们全部分散,输送到不同的地方做苦力。

日本战败后,“八百壮士”才得以恢复自由,他们回到了上海,并来到了谢晋元的墓前。只是此时他们只剩下100余人了。

对于被国军当作炮灰,继而又被抛弃的“八百壮士”来说,国民政府促成了他们的悲剧,但是正因为有了“四行仓库保卫战”,才激起了国人的抗日精神,从而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参考史料:《中华魂:八百壮士四行仓库铸军魂》等)

二,电影八佰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八佰》是根据四行仓库保卫战改编的一部电影,作为电影肯定要对历史事件做一些艺术加工,那么就会和真实的历史有一定的出入,下面随便说几个例子。

历史上四行仓库守军没有出现逃兵。

守卫四行仓库的部队是五二四团第一营,10月26日晚上23时第一营营长杨瑞符接到团长电话让他去团部,他当即率传令兵两人赶去。到了以后,团长告诉杨瑞符第一营要留下坚守四行仓库,而不是随大部队撤退。

杨瑞符欣然领命,并立即派一个传令兵去通知机枪连和营部到蒙古路集合,另一个传令兵通知第一、第二、第三连在北站集合。然而此时是零时二十分,大部队已经开始撤退,阵地上比较混乱,传令兵并未找到一营所有部队,而奉命赶来集合的部队也有在混乱中又走散的。

因此当夜实际和谢晋元、杨瑞符一起进驻四行仓库的只有五二四团营部、第一连的一排、二排和第二连。第一连三排、第三连和机枪连随着第二营、第三营撤退途中遇到团部,才得知自己的任务是留守,于是调头返回。

此外此前因事外出不在部队的第一连连长上官志标、营部汤医官、机枪连杨排长也在10月28日晚上赶回四行仓库。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守军士气之高,如果他们真的贪生怕死,完全可以不返回部队,何必后来去当逃兵。电影这么描述,应该还是为了加强人物对比,突出几位主角的形象。

单就战斗来说,四行仓库的战斗没有电影里那么激烈,当然守军也并不轻松。

淞沪会战爆发以后,八十八师选择四行仓库作为指挥部,主要是考虑这里南面和东面都是公共租界,特别四行仓库南面是上海英商煤气公司的大储气罐,日军投鼠忌器,不会遭到炮击和轰炸。

所以八百壮士进驻四行仓库以后,日军在租界方面的警告下也不敢使用重炮,进攻受到很大的限制。加上此时闸北其他军队都已经撤退,四行仓库不过是孤岛一座,并没有什么攻击价值,因此日军只留下了海军陆战队一个大队负责进攻四行仓库,主力转而向我军新建立的防线发起进攻。

因此在四行仓库这里的战斗并不是很激烈。最后守军在战斗期间只有4人牺牲,21人受伤,日军损失也不大,死伤41人。

不过这不意味着守军在里面就很轻松。

为了长期坚守,八百壮士在进驻四行仓库以后就开始想方设法修筑工事。守军利用在大厦里发现的麻袋装大豆、小麦等物资在墙壁内部堆砌起来,直到屋顶。因为工程量浩大,将士们夜以继日的赶工,常常累得直接睡着倒下。

此外出于长期坚守的考虑,守军除了囤积食物和饮用水外,还把用过的污水和小便收集起来,准备用于消防,士兵也不准洗澡。因此守军官兵在仓库里面过的还是非常艰苦的。

当然,电影强化战斗场景也可以理解,不然要是让大家一半时间看守军修工事,估计就没观众了。

撤退时虽然遭到了日军攻击,损失没那么大

在电影中守军最后撤退时,遭到了日军的猛烈攻击,伤亡惨重。历史上在撤退时日军也确实在四行仓库西侧的光复路和满洲路口,还有江苏银行第一仓库等处部署了四挺轻重机枪,两盏探照灯,对八百壮士发起进攻。

不过因为守军只需通过路口就可抵达中国银行堆栈,加上守军撤退前也部署了掩护火力,对日军进行压制射击,因此实际损失并不大,只有五人牺牲,十多人受伤,其他人都安全脱险。

电影里强化这段描写,应该是为了突出电影的悲剧性吧。

当然,电影中和历史不符的不止这几处,不过都写的话篇幅太长,权当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也能够各抒己见。

三,八佰 真实故事

淞沪会战打到10月15日,中国军队仍然控制着要点“大场”(如今也是部队驻地),所以孙元良88师的部队没有受到侧翼威胁,兀自在北站地区与日军对垒,也暂时不需要撤往苏州河南岸。也就在这一天,号称“最能打”的桂系第21集团军先头部队终于抵达淞沪战场,总司令廖磊带来了第48军全部和第7军一部,成为顾祝同期盼已久的生力军。



第21集团军与88师所在的第9集团军,同时被划归“中央集团军”总司令朱绍良指挥,老朱是个没什么楞角的军界元老,所以战役指挥经常是顾祝同直接插手。桂军主力到达后,在前线督师的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和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前敌总指挥顾祝同都很振奋,俩人一致认为总是这样被动挨打也不是个事,应该实施反突击。


因为中央军各部此前已历经两个月苦战,伤亡惨重并且补充的新兵成分太大,能守住防线已是不易,实在无力发动反攻了,而齐装满员的桂军正可担纲这个角色。如果反击奏效,将把战线拉直(当时已成半月形),既节省兵力又能够多坚持一段时间,恐怕也就不会发生《八佰》的故事了,因为需要88师断后的10月27日,中国军队并未全面放弃上海,只是后撤重新组织防线而已。



然而在反击突破口的选择上,白崇禧和顾祝同之间出现了分歧,顾祝同及手下参谋们认为,大场才是重中之重,桂军应与胡宗南一部在此进行反攻,将日军逐退相当距离从而彻底巩固大场阵地,即便反攻失利,也不会出现整条防线崩盘的危险。但是白崇禧不同意,认为大场有日军重兵,反击很难收到良好效果,应该选择真如一线实施突破。


就职务来说,白崇禧代表军事委员会要高于顾祝同,并且用来反击的主力还是桂军,所以顾祝同争不过桂系老二,只好上报“战区司令长官”老蒋裁决。老蒋未置可否,让他们俩在前线商量着办,那么结果当然就是白崇禧的意见占了上风,出击时间最终选定在10月21日,以桂军三个半师加胡宗南一个师共约40000人,在真如方向发起反攻。



注意时间点啊,反攻发起日距离《八佰》进入四行仓库还有六天时间,也就是说,这次反攻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苏州河北岸的战局发展。桂系喊了多年的抗日,这回终于真刀真枪要跟日本人干起来了。遗憾的是,桂军严重缺乏现代化战争素养和与日军交手的作战经验,而白崇禧和廖磊显然忽略了这一点,仍然用国内战争的套路对日作战,从而让桂军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深邃地影响了淞沪战局。


1937年10月21日凌晨,天未放亮,数万桂军冲出阵地向敌寇杀去,倒霉的是,由于风向突变,实施的烟雾干扰反而吹向我方,对日军没有造成任何影响。更悲催的是,当面日军第3和第9师团也正准备发动新一轮进攻,刚刚完成战术集结和火力准备,刚好桂军就冲了上来,于是一头扎进日军布置好的火力网,在敌人大小火炮、轻重机枪和坦克装甲车的打击下,反击的结果可想而知。



一天下来桂军伤亡接近万人,牺牲旅长两人,几个主力师师均被打残,也失去了继续攻击的能力只能退下去整补。至此,中央集团军没有了任何战役预备队,而大场守军也因得不到增援而更加困难,至10月23日,死守大场的第159师、160师几乎伤亡殆尽,阵地最终沦于敌手,如此,苏州河北岸第9集团军的侧背就暴露出来,南撤已成定局。10月25日,顾祝同、陈诚同时致电老蒋请求撤退,后者无奈之下只能同意。


而就在第9集团军主力收拢部队准备撤往苏州河南岸之际,老蒋突发奇想,命令顾祝同留下第88师在北岸坚持,以表明中国军队仍然在闸北抵抗从而持续引发国际关注,于是在顾祝同和孙元良的具体操作下,才有了524团一营的“四行孤军”,才有了今天《八佰》的战场素材,造化弄人啊。



说句马后炮的话,若非白崇禧一意孤行,或者选择大场为反击点,或者不实施反击而把新到的桂军主力投入防御作战,中国军队或许能够在苏州河北坚持到11月初。而到了11月5日,当日寇第十军在金山登陆时,中国军队已经被迫实施总退却,那就意味着将完全放弃上海,也就不需要留下什么“八佰”坚守四行仓库了,因为再无一点点军事或者政治意义。


《八佰》背后的历史,是农业国抵抗工业国家的宁死不屈,是抗日将士的尸山血海,不忍细读。



四,电影八佰真实的历史背景

前不久上映的影片《八佰》,是根据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四行仓库保卫战”而改编的,影片中的八百壮士舍身取义的壮举让人为之感动,为之热血沸腾。这部影片的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真实历史故事。

被留下的“八百”勇士

卢沟桥事变之后,已经攻占平津地区的日军开始由北向南推进,蒋介石为了之后长久作战着想,想要改变日军的入侵计划,于是集结军队主动进攻上海的日军,主动发起了淞沪会战。

在这场战役中,双方共投入了百余万军队,百万大军在上海拉开了大战的序幕。国民党投入的军队数量是日军的数倍,但是日军在海、空两方面的战斗力远胜于国军,国民党在这次战争中打得非常艰难,损失惨重。苦苦坚持了两个多月之后,国军决定撤离战场。

10月26日时,蒋介石下达命令,留下88师继续在上海闸北地区抵抗日军,其余在此地区的部队全部撤出。

他独独留下88师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用88师牵制日军,吸引日军的注意力,以掩护主力部队顺利撤离。另一个目的就是用整个88师的全员覆灭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情,继而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

88师的师长接到命令之后,认为牺牲太大而且没有必要,经过向上级申请之后,决定只留下一个400人左右的加强营,由团副中校谢晋元为总指挥,以位于苏州河北侧的四行仓库为据点,在此坚守七天。

对于这次任务,全体官兵没有一个人退缩畏惧,全都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为了迷惑敌人,为了更好的牵制敌人,他们一直对外声称有800人,因此被称为“八百壮士。”

四行仓库保卫战

因为国军大部队的撤退,在10月27日上午,日军顺利来到了苏州河的北侧。日军的先头部队在经过四行仓库的时候,遭到了猛烈地攻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丢下一地尸体之后仓皇撤退。

下午,日军再次集结兵力进攻四行仓库。四行仓库非常坚固,普通的炮弹根本无济于事。四行仓库紧邻着公共租界区,而且附近还有一个巨大的煤气包,日军投鼠忌器,不敢使用重型炮进行攻击。

日军在进攻的过程中只能使用普通的炮弹和枪械。四行仓库非常高,易守难攻,日军的这一次进攻没有占到一丝便宜,反而折损了20多人,进攻又一次失败了。

为了支援四行仓库驻守的军队,上海市民和中国共产党马上行动起来,给“八百壮士”送去了大量的救援物资。

在谢晋元的指挥下,全体士兵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这场保卫战打了几天之后,引起了中外各界人士的关注。

撤出战场

英美等一些国家纷纷向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请愿,希望停止这场战斗。蒋介石认为目的已经达到,于是派人和英国租界方面会面,希望英国方面帮助四行仓库内的军队安全撤至公共租界。

租界方面和日军进行了多次协商,日军迫于压力同意让“八百壮士”撤至租界,但是日军要求中国军队到达租界后必须将所持有的武器上缴,并且不能在租界内自由活动。

“八百壮士”撤到租界后很快被收缴了武器,并被软禁在一处收容难民的环境极为恶劣的地方。脱离大部队的他们被国民政府抛弃了,成了一支孤军营。

在此生活期间,他们并没有意志消沉。在谢晋元的带领之下,在上海各界人士的支援下,他们成立了学校和工厂,还成立了话剧组。为了以后重返战场消灭敌人,他们每天还坚持体育锻炼,将困境中的生活过得多姿多彩,激情澎湃。

日军对“八百壮士”恨之入骨,视谢晋元为眼中钉肉中刺。后来,日军收买了孤军营中几名士兵,谢晋元在操场上被这几名叛徒刺杀身亡。对于谢晋元的死人们极其悲痛,几十万上海市民自发为谢晋元送行。

1941年时太平洋战争爆发了,日本和英美等国家成了对立国,之后,上海的日军进入了租界区接管了孤军营。日军对“八百壮士”百般虐待,百般折磨,但是他们依然十分团结,依然斗志不改。之后,日军将他们分散在各地做苦力。

日军战败投降之后,孤军营中幸存下来的士兵获得了自由,1946年时,这些幸存下来的人汇聚到了上海,当初的400多人仅仅还有100多人。内战开始之后,这些人不愿意将枪口对准自已人,全都改了行。

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八百壮士视死如归,英勇顽强;在被软禁被折磨的日子里,他们苦中作乐,斗志不减;在内战发生后,他们却放下了枪杆,悄然隐退,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出于对人民的热爱,无论何时何地,他们的初心不改。

五,电影八佰真实故事背景

来自网络,侵删。


放着当年四行仓库谢晋元的后人在中国大陆,你不去见,不去问问人家的感受,却巴巴地跑去台湾见秦汉,发微博夸什么“孙元良下令死守四行仓库”?

当年的“八百勇士”,到底是为了抗日的战略目标死守四行仓库,还是因为国民党高层腐朽无能、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把这群将士当做“弃子”,扔在四行仓库给帝国主义“打表演战”?

谢晋元副团长率领的400勇士,这支被蒋介石抛弃的“孤军”,下场是极为悲惨的,在撤入租界后,被英国人缴械扣押,被长达多年的虐待侮辱,谢晋元没有死在战场上,却被刺杀在租界内,最终400勇士,还是沦为了日军的俘虏,被送去南洋做劳工。而在此期间,蒋介石政府还在寄希望于“调停”,哪怕南京沦陷,数十万军民被屠杀,民国依然没有对日宣战,对日侨关怀备至,不没收日本在华资产,甚至还在年年赔付庚子赔款。

当年谢晋元和部下们撤入租界的时候,是被日本人、英国人和国民政府一起逼着放下武器,进入“孤军营”,成为事实上的俘虏的。这民国,真的值得他们牺牲吗?

而管虎导演鼓吹的孙元良,寡廉鲜耻,贪财好色,抗战期间,国难当头,他甚至还在四行仓库88师师部强占前来慰问劳军的女学生,不知道《八佰》电影拍摄四行仓库抗战的时候,拍不拍这一幕!你不能只讲女学生来送国旗,而不讲禽兽孙元良要强奸爱国女学生。

时任第88师军械处主任兼南京通讯处主任的葛天回忆道:

“1937年10月上旬我到上海,那天正好遇到上海学生代表在四行仓库88师师部慰劳,这时孙元良看到一个女学生代表眉清目秀,就以花言巧语要该女生单独在师部多玩一下,企图强奸。这个情况被该师副师长冯圣法知道后,曾前往劝解无效。这时我到师部,冯要我再去一劝。我照冯意对孙劝说后,他竟说:‘英雄总是和美人联系在一起的,自古英雄都喜欢美人,尤其是我们在上海作战有功,做这一点小事没有什么。”

不但如此,孙元良还在上海抗战期间大发国难财,当年上海人民满腔热拥护抗战。他们冒着枪林弹雨上前线协助作战、抢修工事,节衣缩食集资慰劳军队,称得上是共赴国难。然而呢,孙元良派师少将参谋长张柏亭、上校师附张裕良和上海各团体接洽,将一部分慰劳物资变为现金……令该师军需主任宋尚鲁(宋希濂的胞弟)把上海抢劫来的棉纱等偷运武汉出售,所得的钱转其妻吴懿辉。

孙元良是著名的逃跑将军。

战争持续了三个月,我国军队损失惨重,为了保存实力,老蒋决定撤离上海。为了保障大部队的安全撤出,老蒋任命孙元良带领的72军留在上海,做最后的抵抗,也做最后的守护。

但是孙元良认为现在抵抗就等同于送命,于是就和老蒋说,把72军都留在上海,最后都会牺牲。还不如留四个团在上海,他们也可以完成任务,而且牺牲了对整个军队的影响也不大。

后来老蒋听了他的话,留下了谢晋元带领的四百多人驻守在了四行仓库,与日本人进行顽强抵抗。而孙元良带领自己的部队走了,由于军心不稳,大撤退变成了溃败。孙元良害怕自己的部下出事情,自己竟然躲了起来。

这一下子彻底激怒了老蒋,老蒋派刺客去暗杀他。可是在杜聿明的求情下,老蒋的心软了。而且老蒋认为孙元良和自己是老乡,老家都是浙江的。而且孙元良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是自己一心培养起来的将领,还是舍不得痛下杀手。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爱游戏攻略网提供的《八佰》电影背后,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真实历史故事?(电影八佰的真实历史原型)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