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攻略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手游资讯 > 二战时期,美国如何打赢太平洋战争?(美国打赢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二战时期,美国如何打赢太平洋战争?(美国打赢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游宝
一,二战时期,美国如何打赢太平洋战争?答:二战虽说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讲起来话很长。在二战时期,美国本土的造船厂以日本人无法想象的规模和速度,制造航空母舰。无论日本海军如何努力,那艘被切切实实地击沉了的....

二战时期,美国如何打赢太平洋战争?

一,二战时期,美国如何打赢太平洋战争?

答:二战虽说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讲起来话很长。在二战时期,美国本土的造船厂以日本人无法想象的规模和速度,制造航空母舰。无论日本海军如何努力,那艘被切切实实地击沉了的美国航空母舰总是隔不了多久就会像幽灵一样又在某个战场的什么角落里出现了,对于日本海军说来,美国人的某一艘航母就是一种永不消逝的东西。

二,二战太平洋战争美国阵亡了多少人

太平洋战争开始,日本就不是以完全打败美国为目标,而是以取得优势,最后以这个优势在谈判中得到好的效果。所以,美国打赢了太平洋战争,不奇怪。

战争爆发前,交战双方都会经过很长时间准备的。这个准备包括方方面面,其中,军事方面的准备尤其重要。谁准备得早、准备得细致,获胜的可能就大。

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争,就准备来说,美国动手更早,因为他们有时间、有实力进行准备;而日本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真正着手准备太平洋战争的。

另外,美国的工业制造水平、科技领先程度、战争资源的占有,都比日本高出好几个层次,反映在战争中,就是美国获得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

从战争准备、实力对比这几个角度,来说一下,美国是如何打赢太平洋战争的。

一、日本对太平洋战争的准备是一步步来的

1、把美国列为敌人之前,日本打败了大清和沙俄

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前,一直不显山不露水,在亚洲也不是很有名;但英国人知道,日本海军发展得太快了。

因为日本在英国订购军舰时,总是挑最好的买,以至于英国人都有点怕:我们刚刚出现的新技术,自己还没有使用,就被日本人买去了,他们几乎不讲价格,就是买买买。

日本人最先瞄准的是大清,他们必须打败大清朝,才能控制住朝鲜半岛和东北地区,然后以此为基地,再在海上“开拓万里波涛”、征服满蒙、征服世界,他们要达到“大日本帝国播皇威于四海”的目的。

在这个战略指导下,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大清朝惨败,不但丢掉了朝鲜半岛,还割让辽东半岛、台岛等,赔款更是高达2亿3000万两白银。

日本人在亚洲的爆冲惊呆了欧洲列强和刚刚成长起来的美国,尤其日本独占辽东半岛,更是让欧洲列强沙俄抓狂,他们早就对辽东虎视眈眈,对太平洋出海口无限渴望。

所以,沙俄带着法国、德国对日本进行干涉,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大清。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这是奇耻大辱,日本人恨死沙俄了,但沙俄海军力量但是是世界第三。

日本海军虽然打败北洋水师,但还不是沙俄的对手,他们只能忍下来。好在大清赔款巨大,日本用这笔钱换来了一波海军发展高潮。

对于今后的海上战略,北洋水师没有了,日本把假想敌重新排了一排队:首要敌人是沙俄;第二个敌人是美国;第三个敌人是德国;第四是法国。

沙俄排在第一的位置一点不奇怪,因为日本打掉大清,想要控制朝鲜半岛和满蒙地区,最大的障碍就是沙俄。

明确把美国作为第二个对手,因为日本知道美国在亚洲的企图:太平洋足够大,但容不下两支强大的海军,这是殖民时期的特点。

英国是日本的老师,他们和沙俄关系不好,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更何况这个敌人的敌人还是自己的老师;

日本有素来有“事大主义”的传统,谁是世界第一,他就紧紧绑着谁。所以在1902年1月30日,日本就和英国在伦敦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他们成盟友了。

为了打败沙俄,日本进行了不顾一切的准备,简直把国家都掏空了,他们对陆军进行严格训练和大范围扩充;海军也从世界各地大量购买军舰,做好和沙俄海上一战的准备。1904年~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有取得大胜。

日俄战争的胜利真正把欧洲和美国惊着了,因为他们在战前都判断:日本会输。到时候英国、美国出面调停,用东亚牵制沙俄。

没想到日本赢了,这时候,美国和英国开始防着日本了,在日俄谈判中,俄国人没有赔日本一分钱,搞得日本难受万分,他们为了战争几乎花光了国家财政。

2、美国成为最大的敌人

日俄战争后,日本没有得到任何经济赔偿,很多战后发展的计划都做不了,这时已经是日本明治末期,国家穷得一逼,内乱不断,内阁不断更换。

本来日本海上战略是:在东亚方向采取攻势。国家没钱,这个攻势也形成不了,不过日本对美国的方针还是定了下来。

1912年,日本的国防方针关于“海军的军备”明确:在假想敌中,俄国已经失败,我海军首要对象是美国海军,海军装备以美国太平洋舰队为目标进行扩充。

为什么日本仅仅以美国太平洋舰队为目标呢?因为那时候美国还没有完成拓宽巴拿马运河工程,他们的大西洋舰队还不能对日本形成威胁。

在这个目标下,日本在“国防所需兵力”中,根据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实力,明确提出要建设“八八舰队”。所谓“八八舰队”,就是以八艘战列舰和八艘巡洋舰(舰龄均在八年以内)为核心组成的舰队。

日本的想法很好,但是打完日俄战争后,国家穷得快没裤子穿了,可恶的沙俄一分钱没赔,日本也没有力量购买或建造需要的新军舰。

好在日本在战争中俘虏了大量沙俄军舰,他们把这些军舰修整一下充实到海军,实力有所加强。

1914年~1918年的“一战”是日本翻身的机会。日本的工业发展得晚,在世界上拼不过老牌的欧洲国家;现在欧洲国家打仗去了,连自己国内的需要都要进口,日本产品趁机填补了世界市场的空白,还把产品卖到欧洲各国,国力一下子得到飞跃式上升。

日本是英国的盟友,在英国的要求下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国宣战。陆地战场他们去不了,海军可以去,于是所有的海上战场他们都有“观战团”;

而日本海军也实打实地在地中海进行运输、护航等活动,得到非常多的锻炼。顺便,日本还把德国在南亚的许多小岛占领了,也把胶东半岛的德国人赶跑,占领了胶东半岛。

对日本海军帮助最大的是他们对海战的观察。从日德兰海战中,日本得到了新式战列舰制造需要注意的防护重点;在英国和德国的海战战斗中,日本掌握了军舰航速、防护、火力的均衡配置的取舍方法。二战结束,日本不但经济缓过来了,还得到胜利国的地位,积累了海上实战经验。

1914年7月,日本海军以“在东亚对美国太平洋舰队采取攻势”为目标,提出了“帝国海军充实相关议论”,决定建设以八艘战列舰、四艘战列巡洋舰为主,包括十一艘巡洋舰、四十八艘驱逐舰、十六艘潜艇的“八四舰队计划”。

这个计划得到大隈内阁的批准,所需新的军舰从1915年开始建造。

日本海军的“扶桑、山城、伊势、日向”战列舰就是1915年~1917年完工交付的;“长门、陆奥、加贺、土佐”是1916年~1920年开工的。其它各种舰艇的建造计划更是不计其数。

3、日本对太平洋战争的构想基本成型

一战结束,美国在巴黎和会上非常失落,他们本来想利用这个机会扩大影响力,没想到英国人还是压着他,没有接受“美国十四点原则”;

更让美国郁闷的是日本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变得强大起来,不但占领了很多南太平洋岛屿,还发展出强大的海军。

美国认为自己是两洋国家,大西洋、太平洋都是他的势力范围,所以,英国是他要在大西洋取代的对象、日本是他在太平洋要打击的对象。

1918年初,美国提出“以实力为基础重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新秩序”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太平洋方向具体的就是“遏制日本”不断的扩张与发展。

英国是大西洋霸主,日本是太平洋的生猛力量,美国人一面从1918年加紧自己的“海军建设五年计划”,一面想办法把“英日同盟”拆开;同时想办法找补自己在“凡尔赛条约”中的不满。

1921年11月12日,美国与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在华盛顿开了一个“华盛顿会议”。这个会议主要签订了几个条约。

第一个是美国和日本两国签订的《耶普岛条约》,在这个条约里,美国几乎承认了日本对南太平洋赤道北部岛屿的占领,让日本尝到甜头。

第二个签订的是《四国条约》,四国是美、英、日、法;这个条约就是要以四国关系取代“英日同盟”。

英国不太愿意,美国就拿爱尔兰独立问题对英国施压;日本不干的话,上面那个占便宜的条约也就没有。日本成为世界四强之一,心里也很受用,就这样,“英日同盟”解散了。

第三个是确定各国在华利益的《九国公约》,主要意思是:中国要“门户开放”,各国在中国“机会均等”。

实际上这是美国带头,挤压日本在华空间。因为日本利用一战,把德国原来的势力范围全抢了,美国、英国、法国都不是很高兴。这个公约,除了日本,其他各国都很高兴。

第四个就是限制海军发展的《五国海军条约》,主要就是限制今后大舰的建造,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主力舰的比例为5∶5∶3∶1.75∶1.75。

根据这个条约,英、美、日三国主力舰吨位要限制标准,具体就是是:英、美各50万吨,日本30万吨。

由于刚打完战,英国国力衰弱,他们实在不能再建造更多新的军舰,所以他们让步同意了。要知道,英国海军发展的原则本来就是“一强标准”的:

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舰队吨位应等于第二名和第三名两个海军强国舰队吨位的总和。这有点像现在美国军费开支的样子。

日本对这个条约非常恼火,他们刚刚计划大建巨舰,刚刚确立了今后在太平洋硬刚美国的目标,现在不准他们建造更多军舰。

但日本也没有办法,毕竟他们的实力还不够,另外在这个会议上也有不少收获。所以,经过讨价还价,日本签了这个条约。

日本的盘算是:1、根据这个比例,日本还是能通过“渐减邀击”战术,打败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渐减邀击”战术我在前面很多文章中都有介绍,这里不再详细讲了;

2、另一方面,日本也没打算真的遵守这个条约。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后来日本就有“惊人的违约舰”——“最上”级重巡洋舰。

所以,日本对于“太平洋战争”,事实上早就开始准备了,但他们的准备一方面受到很多制约,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渐减邀击”战术、对自己的海军战斗能力还是太自信了。

二、美国的准备更早、更实际

美国就简单了,他们确立了两洋海军战略后,就把日本当做最大的敌人。美国人一方面计划尽快拓宽巴拿马运河,让大西洋舰队可以快速来到太平洋,另一方面早早就在甲午海战后不久,开始制定以日本为假想敌的“橙色计划”。

1900年,美国海军制定的、旨在在太平洋击败日本海军的“橙色计划”在绝密的情况下修订完毕。这个计划的大前提就是:在海上彻底消灭日本海军,掌握制海权,在几乎没有陆地战斗的情况下,以制海权控制日本。

计划把将来在太平洋上的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美国设想自己在珍珠港的舰队是日本打不到的,而在南太平洋,许多的岛屿防御薄弱,日本很容易抢过去。美国在第一阶段要做的就是坚守菲律宾,为海军做准备。

第二阶段,美军以自己的舰队,建立从美国到南太平洋的补给线,然后在海上以自己强大的补给能力消耗日军不是很强的后勤保证。

这一阶段的时间将维持几年,美国还将辅以对日本的禁运和封锁,弱化日本战争潜力。待日本海军削弱以后,美军再和日本海上对决,取得胜利。

第三阶段,美国掌握了制海权以后,可以完全把日本封锁起来,这时候,日本就是案上鱼肉;即使有很强的陆军,也无济于事,被完全孤立的日本只能投降。

到1937年,随着日本军力的发展,美国觉得,仅靠海军并不能确保打败日本,于是,美军对“橙色计划”进行了修改。

在新的计划里,美军把本土安全和夏威夷群岛安全都重视起来,不是第一个计划里的那样,预计日本不会危及他们舰队的安全。

另外,新计划里,美军加进了陆军,明确了陆军在保卫美国海军基地、太平洋岛屿尤其菲律宾的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新的计划还是以消耗日本为主,但不同于第一个计划的海军消耗,新计划是海军和陆军都在消耗。

而实际的太平洋战争,日本先用突袭的方式,把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老窝珍珠港炸了一个底朝天,这相当于把美国的“橙色计划”的先决条件——太平洋舰队实力没有任何损失,给颠覆了。

最后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主线还是和“橙色计划”差不多,他们之所以取得最后的胜利,一方面当时的海上作战样式已经改变,而日本的突袭恰好没有打掉美国的航母;

另一方面,美国强大的工业制造让美国后期能源源不断向战场提供军舰、武器,真的把日本消耗得虚弱不堪。

三、实力对比是不成比例的

美国打赢太平洋战争,最主要原因还是实力,他们起码在三个方面比日本强太多:技术的突破优势、工业的比较强大、国力的碾压优势。

美国在技术的突破性优势方面,比日本高了好几个层次。比如:雷达方面,日本还是用电探,美国已经有能同时测距离和方位的雷达,美国海军在发现距离、发现的准确性、火炮的准确度方面高出日本很多。

其他技术优势还有很多,都是新出现的技术,日本由于被封锁,一直得不到这方面技术。当海上消耗出现后,日军为了“渐减邀击”战术,一直想保持军舰,以待最后的决战,这又让美军的战术选择空间非常大,取得战场上的主动。

在工业制造上,美国比日本强,毕竟美国比日本早进入工业化很多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实力就超过了英国。就连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都知道,即使炸光了美国太平洋舰队,日本也只能保持两年的太平洋优势。

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美国共建造了航空母舰(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64500艘登陆艇;

而同期的日本拼尽全力也只建造出航母15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63艘、潜艇126艘。这就是他们工业制造的对比。

山本五十六在美国生活过很长时间,几乎走遍美国,他一直不同意和美国开战;当不得不打的时候,他断然袭击珍珠港,为日本赢得暂时的优势,并希望在有限的优势时间里,期望战局变化,最后找机会和美国媾和。实际上,日本就没有打败美国的信心。

在国力方面,说美国碾压日本,不过分。战争发生前的1940年,美国GDP达到2000多亿美元,日本只有100多亿;其他的诸于国民收入、钢产量、煤炭产量、石油保有量等等,都是十几倍、近百倍的差距。

总之,在有非常详细的、不断根据实际更新的计划的指导下;在拥有战争潜力的巨大优势的情况下,美国面对开战就以取得优势为目的的日本,打赢了“太平洋战争”,一点也不奇怪。


三,太平洋战争美国吊打日本

由于爱情的力量,美国遗传学研究生弗里德曼开始了密码破译的事业。弗里德曼的选择,使美国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情报对抗中取得了优势。

当美军取得情报战的优势时,战争的天平自然就倾向美军。美军巧妙利用情报,在中途岛海战中战胜了日本海军,又使日本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毙命,情报战引导着美军走向太平洋战争最后的胜利。

二战在欧洲战场爆发时,美国的密码目标仅在日本、德国、意大利和墨西哥的密码系统上。战争结束时,美国密码破译行动的范围已经涉及除英、苏两国外所有使用密码通讯的国家。就是说,许多国家的密码对美国已经不是秘密了。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密码破译成就最大的人,就是威廉.弗里德曼,还有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弗里德曼。二战时,弗里德曼夫妇成为美国密码破译的借用词。

四,二战美国投入太平洋战场人数

谢邀。日本背着德国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原本持观望二战态势的美国坚定了参加二战,打击法西斯日本。凭借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军工企业庞大,先进的后勤保障,以及情报收集系统的完善,很快修复了被炸的舰船,重新参加对日本的战争,准确的情报,隐秘的埋伏,终于干掉了三本五十六。疑心重的三本五十六看到没炸毁油库和航母,就已经猜到美国有所准备,加之美国和中国建立中美合作所,截获了大量的日军情报,使美军在对日战争中频频得手。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印度与日军作战,拖住了日军调往兵力的后腿,中途岛海战,硫磺岛战役美军投放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海,空军协同作战,而日军战线拉的太长,首尾不相顾,日军被美军切断了供给线,战争使美军伤亡残重,但还是取得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

五,太平洋战争美国打到日本哪里

1943年4月,随着山本五十六的座机被尼米兹击落,日本人心目的英雄就此陨灭,也预示着日本联合舰队从此在太平洋地区采取全面的守势。为此,日军大本营提出了“绝对国防圈”的指导意见,也就是如何防守的问题。

然而,“绝对国防圈”全部防线长达6400公里,凭日本人的人力和物力,在无数的岛屿上进行防守,显然是不现实的。而美国海军在太平洋的规模和反击速度,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想来想去只能保住重点,忽略其他。

“越岛进攻”战术。

以阿留申群岛为例,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为了能够牵制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日本发动阿留申——中途岛战役。可是,掌握山本所有计划的尼米兹根本不上当,在他看来,那个终年寒风刺骨、“鸟不拉屎的地方”根本无利可守。

于是,1100名日军在几乎没有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阿留申群岛,该群岛属于美国的阿拉斯加,尤其是阿图岛和基斯卡岛更是进攻美国北部的跳板。但它气候恶劣,并不适合人类居住,日本人只好选择自然条件稍好的基斯卡岛建立了军事基地。

而更靠近北极的阿图岛上的军事设施只建了1/3,更谈不上防御能力。作为二战期间日本占领美国的唯一领土,太平洋战场反攻的第一战就是阿留申群岛。并不是说它有多少战略价值,关键在于美国领土被日本占领近一年,这是美国人心中的“梗”。

1943年5月12日,尼米兹的北太平洋舰队决定先拿阿图岛“开刀”,一是相对防守薄弱,二是可以切断基斯卡岛日军的补给。战役进行得很顺利,阿图岛上2500名工兵没有什么战斗力,很快就被消灭干净。

基斯卡岛上的日军如临大敌、严阵以待,准备与上岛的美军决一死战。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美军包围小岛后,每天大炮、飞机炮轰和轰炸,就是不派一兵一卒。这下,日本人急了。在荒无人烟的北极,又没有补给,根本无法坚持。

美军进攻的第10天,基斯卡岛上的日军在大雾的掩护下,趁美军编队返航补充燃料的机会,主动撤离。此战真实反映了“越岛进攻”的意义,绕过防守严密的岛屿,攻占薄弱的岛屿并加以封锁,既减少伤亡,又打击对方士气,一举两得。

血战贝蒂欧岛。

美军在太平洋各岛屿采取“越岛进攻”战术,屡试不爽。再加上发达的美国工业将各种装备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美军在太平洋的日子愈发好过,反攻的规模越来越大,攻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海军部金上将对早日结束战争充满了乐观。

瓜岛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和尼米兹两人,虽然对进攻日本在南太平洋最大的军事基地——拉包尔没有异议,但在其进攻方向上各持己见,华盛顿方面干脆“和稀泥”,准许两边同时进攻。金上将看不去了,干脆自己也制定一个反攻路线。

他的计划是,绕过日军实力较弱的吉尔伯特群岛,直攻马绍尔群岛。在他看来,美军的实力不可同日而语,现在是“要枪有枪、要人有人”,完全可以“步子再大一点”,进攻重点的马绍尔群岛,加快攻击节奏,尽快结束战争。

没有料到的是,尼米兹第一个反对。他认为,绕过吉尔伯特群岛,势必将美军置于日军的夹攻之下,腹背受敌,十分被动。更何况,“越岛进攻”不是越过群岛进攻,日军实力再弱,也不能一蹴而就,还是要谨慎一些。

金上将作为尼米兹的支持者、上级, 被一口否决,很没有面子,但他还是选择同意尼米兹的作战计划。出乎他意料的是,吉尔伯特群岛的日军实力根本不弱,甚至可以说是“强悍”,美军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943年8月战役开始,美军进展顺利,只剩下最后的塔瓦拉环礁。尼米兹决定依旧按照“越岛进攻”的战术,先拿下“防御薄弱”的贝蒂欧岛,剩下的岛屿将不攻自破。美军第53特混舰队搭载海军陆战队第2师,借着夜色逼近贝蒂欧。

战列舰上的巨炮和航母的轰炸机对小岛狂轰滥炸,共计使用了4000吨炮弹和炸弹,每平方米落下超过一吨的炸药。整个小岛炮火连天,火光熊熊,战舰上的官兵欢呼一片,似乎胜利就在眼前。

陆战2师刚踏上海岛,就遭到地下工事中日军的猛烈还击,这些地下工事都用混凝土和钢板浇筑,十分坚固又十分隐蔽,舰炮、炸弹根本伤不到它。登陆的美军被暗处的日本人当成活靶子,第一天的进攻,5000人的登陆部队就阵亡1500人。

尽管美军用推土机、火焰喷射器占领了全岛,但3天伤亡3100人的代价让尼米兹大为震惊。更让他觉得后怕的是,4600名守军只有14人因伤被俘。从作战的情形看,越是靠近日本本土,日军的反抗更加顽强。他要重新审视这场战争。

尼米兹和麦克阿瑟“穿一条裤子”。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发表了著名的《开罗宣言》,讨论如何联手打击日本。罗斯福希望南京方面死死拖住日本陆军,不要到太平洋上捣乱;丘吉尔则希望由自己收复缅甸;而南京方面也趁机狮子大开口,要了10亿美元贷款和大量物资。

消息传来,金上将又来劲了。他提议,首先攻占马绍尔群岛,越过加罗林群岛,直接攻击马里亚纳群岛。这样既可以封锁日军向南方运输物资的航线,又可以用陆基的B-29“超级堡垒”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

麦克阿瑟坚决反对金上将的计划,在他看来,没有陆基航空兵的掩护,舰队将会遭受损失。海、陆两军种向来不合,金上将对麦克阿瑟的反应一点也不奇怪。当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尼米兹也不同意他的计划,血战贝蒂欧的教训让他记忆犹新。

更让金上将接受不了的是,尼米兹居然同意麦克阿瑟的计划,进攻菲律宾,充分发挥岸基航空兵的作用。这两人破天荒的“穿一条裤子”,让金上将勃然大怒,立刻写信坚持自己的计划,并对尼米兹的“窝里反”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1944年2月,马绍尔战役中,美国海军充分总结了塔拉瓦战役的教训,以很少的代价取得战役胜利,打破了日本所谓的“绝对国防圈”,尼米兹此时,转而又支持金上将的计划。倒不是他“墙头草”,而是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法。

他坚持金上将以中太平洋为轴线的进攻计划,但不想立刻进攻千里之外的马里亚纳群岛,因为日本联合舰队的大本营——特鲁克港,是他的下一步目标。作为日本的“珍珠港”,他要让日本人尝尝被“偷袭”的滋味。

战术要服从战略的需要,但战略也要考虑到战术的实际。金上将的战略要求和尼米兹的实际情况出现了抵触,但最终都能相互理解对方,才是保证战役胜利的根本。

大家认为呢?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海上骑士:尼米兹》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爱游戏攻略网提供的二战时期,美国如何打赢太平洋战争?(美国打赢太平洋战争的原因)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